吉卜力工作室製作人鈴木敏夫,生於1948年(昭和23年),即將親身經歷生平第二次年號變動。而平成這個即將走入歷史的年號,他一看就討厭:「我討厭『平成』這個字眼輕佻的語感」。
二戰戰敗後,日本在舉國勉力復興下迎來了和平和富足。鈴木發現,這讓「能享受任何娛樂」成了平成時代最大的特徵,觀眾無論如何,都會隨著潮流輕佻起舞。到了後半葉,網路上資訊爆炸,日漸普及的部落格、SNS上,滿坑滿谷都是輕薄膚淺的文字。
吉卜力電影眾多日版宣傳文案,如高畑勲遺作《輝耀姬物語》的「公主犯下的罪與罰(姫の犯した罪と罰)」,也都是出自鈴木的手筆。但對於網路上的輕佻話語,他倒看得很開:
「文字是有生命的,因此我絕不反對新詞新句誕生。我認為這就是世界的本質,隨時在變化。」
這段期間,日本動畫業界構造也產生了巨幅變動。
除了製作公司的合作更加盛行,透過角色周邊、影音商品和網路收費回本,也都成了理所當然的事。而據鈴木所述,吉卜力工作室的經營狀況,年年都極不安定。像1997年《魔法公主》雖然刷新了當年日產電影的國內票房紀錄,但高達23億日圓的製作費,還是無法回本。
儘管現實嚴峻,鈴木對於時下企業汲汲營營於利潤成長,頗不以為然。他不但堅持「製作電影的預算,只以電影本身成績回收」的方針,且打從新兵上任伊始,就苦心避免擴大工作室規模。因此,吉卜力拒絕了迪士尼、夢工廠等美國大公司合作案,也不考慮在網飛(Netflix)上發布作品。
是什麼,讓吉卜力繼續維持「做電影的中小型工廠」的定位?
從高畑勲作品《平成貍合戰》便可見端倪。其實導演高畑也不喜歡「平成」這字眼,覺得它充滿了愚蠢氣息,而之所以起這個標題,乃是「想要對這個荒謬時代,回報一矢」。該片在1994年(平成6年)在日本首映,還成了該年度日本國內電影票房之冠。
鈴木指出,前述作品之所以成功的關鍵在於:在有趣之餘,也有內涵,就像那些他自己會當作參考的老電影一樣。他相信,「不光是有趣,也能讓人有所收穫的作品,一定也能博得當代觀眾歡心」。而吉卜力的動畫電影,都在向平成這個「能享受任何娛樂」的時代,投出「真的這樣就好了嗎?」的問號。
此外,作品還把握住了「女性出頭」等日本社會的變化。吉卜力做動畫電影,並不隨波逐流,而是提取時代變化的精髓,再加以重新構築,就像網路上流行語推陳出新。「要怎樣才能做出暢銷的企劃案呢?講得直白點,無論是什麼企劃,都可以成為這個時代大眾想看的東西。因此,只要切入當下發生的事,正中要害即可。」
鈴木自認在幫電影這個夕陽產業延續生命。總有一天,電影本身也會被時代淘汰,但也期許自己做的電影,是能讓未來世代讚嘆的模範。因此,他笑看新時代的來臨:「時代會一直變化的,我們只要樂觀其成即可」。
資料來源:日本YAHOO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