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規劃每年除製作台灣文學改編劇,另在商業考量下會製作1至2部電影,遇到適合的合作案,可採共同出品、支援器材交換股分等方式參與:「拍片太貴、預算有限,小公司之間運用各種模式合作才能持續有作品產出。」
製作人兼編劇的陳南宏發現,透過演講與座談活動,文學改編有愈來愈活躍的趨勢:「近來不論音樂劇、影視作品,連遊戲《返校》《還願》都碰觸日治時代文學界探討的『抵抗』命題,內容聚集起來形成潮流,進入商業市場就會受矚目。」
語言也是時代劇另一項考驗。客家電視台依戲劇內容與製作方協調客語比例,通常不低於50%,《台北歌手》夾雜日、台、客3種語言,製作難度高,這次《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調整以日、客語為主,僅飾演賴和的游安順全程操台語。劇組還原當年警察為管理民眾學習在地方言,要求演出的日籍演員硬背客語台詞,為此密集訓練一個半月。
陳南宏、高君亭雖非客家人,對時代劇保護族群語言所制定的規範亦表贊同,「客台自2007年開始自製《大將徐傍興》,長達12年耕耘時代劇,讓劇組充分發揮創意,是一般商業平台不會做,卻很需要有人做的事。」該劇除了在主頻道播出,也與公視+、酷瞧、LINE TV、KKTV、LiTV等平台合作。為推廣客語文化,觀眾亦能在客家電視官方YouTube頻道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