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政府統計,去年該國整體失業率為3.8%,若把範圍限定在15至29歲年輕人,更高達9.5%。相較於鄰國日本,15至24歲族群失業率為3.6%,韓國學生「畢業即失業」的慘況顯然更加嚴重。
「地獄朝鮮」求職大不易,因此有許多韓國高學歷青年離鄉打拚。此舉也受到南韓政府鼓勵與支持,日本則是他們目的地的首選。這種全新的「移民」形式,與隨日本政府修法而增加的外勞,可說是大不相同。日本企業也相當青睞外語能力優秀,且能適應企業文化的韓國高階人才。
為了配合當局鼓勵海外就業的國策,南韓貿易投資促進局在4月中旬,於日本名古屋分部舉辦了一場面試會。現場共有17間IT、製造與物流公司擺攤,而40位西裝筆挺、神色緊張的韓國青年出席了面試。
「日本企業錄用人才的文化相當有魅力。」這是24歲的趙姓(音譯)青年前往日本謀職的理由。
他在大學二年級,參加日本企業舉辦於首爾的聯合就業說明會中發現,日商以求職者成長潛力與個人特質決定錄取與否,和韓國僅藉語言能力與證照有無評價人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可說是大異其趣。另外,日本企業的研習制度相當充實,這一點也很吸引人。
名古屋面試會的參加者們也表示,對於動漫等日本文化的親切感,以及兩國地理距離之近,令日本這個國家受到韓國年輕人歡迎。日、韓之間緊張的政治關係,也無損於日本的人氣。
不過,韓國當局有一點疏失。由於韓國政府和大學與職業學校合作,補助學生參加海外就業培訓的費用,70%支付給學校,其餘3成則視學生就業成效給付,這使得部分教育機構「強迫推銷」學生給日本企業。有些學生也被建議不合志趣、資質的職缺,最後自然是在失望之餘,沒多久就辭職離開日本。
其他的弊病還包括,有日本企業掛羊頭賣狗肉,打著文書處裡的名號徵才,韓國員工就職後才發現,實際上卻是從事搬運蔬菜這類簡單勞動。
而在北九州市就業的一名韓國男性,不滿公司休假制度,本想辭職,但足足忍了9個月。這是礙於韓國仲介業者規定,若在就職後3個月內辭職,得繳交20萬日圓罰金。其實,向提早辭職的員工課以罰金,在日、韓兩地都是違法的。
韓國年輕人才湧入日本,看似是兩國的雙贏,但從中衍生的亂象,也是仍待解決的課題。
資料來源:中日新聞、西日本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