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聽到馬術治療,心裡浮現的第一個問號可能都是:為何騎馬可以幫助身心障礙的孩子物理治療,甚至心理治療?
Uta解釋,以腦麻孩子為例,他們多數肢體是屬於高張力(緊繃),在馬背上時等於是在拉筋,有助於降低張力。
「然後,我們上馬的時候,我們的腳是開的;妳如果自己試試看,妳的椅子轉過來,然後開腳坐在椅子上,妳自然而然背會挺起來,所以這就幫助他們背挺起來;然後馬要往前走,還有一種推力,讓他挺起來的推力;然後呢,馬背上那個3D的動作,前後左右上下,會變成在我們骨盆上面做一個旋轉的動作,這個旋轉的動作,是刺激脊椎裡面的神經,那個刺激的次數,就跟我們人平常走路是一樣的,就是同樣的刺激。」
因此,很多本來不大會走路的腦麻個案,透過騎馬被動地受到刺激,被動地學習走路的模式,療程結束,肌肉變得比較放鬆,下馬後練習走路,就可以走得比較好。
半小時的變化
我們在現場親眼目睹馬術治療的成效。重度腦麻症狀讓12歲的陳又境舉步維艱,但因高張力而使步行困難無比的「剪刀腳 」(雙腿內轉、兩膝交錯)卻在下馬後出現立即性的改善。
又境的爸爸陳國強告訴我們,女兒是在三歲那年在第一兒童發展中心上課時,碰巧Uta和阿雅老師(詹淑雅)來推廣馬術治療,他們回家做了些研究後,發現國外早已行之有年,就決定讓女兒試試看。
「妹妹第一次來就發現她很愛騎馬,就很開心,阿雅老師說,有些小朋友來的時候會很怕,上馬會一直哭,妹妹很特別,上馬之後就很開心,一直笑、很喜歡騎馬,我們每禮拜固定來這裡騎馬 (一次),就變成她很期待那天來騎馬。」
三歲第一次來,至今持續九年了。臉上始終掛著甜美笑容的又境在馬背上笑得更燦爛了,陳國強說,又境每週也去醫院復健一次,物理、職能治療各半小時,相對來說,騎馬當然會比在醫院開心,「我自己感覺,騎馬讓她感覺是在玩,從玩當中去增加她復健的一些功能。」
爸爸發現,這「玩 」卻讓女兒每次下馬後,挺直的能力增強許多,對她背部肌肉的發展和支持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馬術+醫院復健=小小奇蹟
陳國強透露,他很熟識的一個醫院復健醫師在看到又境的醫學報告時,只看到數字,還沒見到人,就認定這孩子是癱瘓兒,「就是只會躺在那邊,接近植物人...... 妹妹對他來講,就醫學上來看,算是個小小奇蹟, 走是還好,但能動、能說、能自己吃飯等等。」
另一位小兒神經外科專科醫生也讚嘆,陳國強夫婦可以把又境從剛出生時大腦皮質層損壞,很嚴重的狀況,到現在第一眼見到會覺得她外觀和一般小朋友沒有太大差異,除了行動之外。
「他覺得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也花了很多錢,幫妹妹這樣拉拔起來,對他來講也是個奇蹟;兩件事情我就發覺,除了學校的課程、醫院的復健,我覺得馬術也有很大的幫助。」
陳國強非常敬佩這裡的教練和治療師,「他們在外面薪水可以領很多,但他們就是為了小朋友,在這邊領的薪水,真的講起來就是溫飽,其實不多,跟外面比起來,像阿雅老師,以她的背景和她的學歷,她在外面其實可以是很可觀的。」
當我轉述陳國強的讚嘆時,阿雅老師只淡淡地說,「他們都是從幼稚園或國小我們一路看大的,有時候,我們賺的不是錢,是一種看見孩子進步的一個成就感......比起治療室裡痛苦的表情,我還是喜歡孩子們在馬背上很開心的樣子。 」
「一群很傻的人」
陳國強也告訴我們,台灣馬術治療中心其實維持得很辛苦,經費也很短缺;事實上,去年9月這裡才經歷了重大變動,原本附屬財團法人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位於中壢的馬場,因地主要收回土地,再加上機構法人制度問題,結束了馬術治療中心,幸而方幼玲董事長出面以她父親之名,出資成立「財團法人方興中馬匹輔學健康社福基金會」,在桃園新屋另覓馬場,讓馬術治療得以延續。
而治療的主要媒介--馬醫生們,主要是靠著五位馬術教練和物理治療師,放棄自己一、兩百萬的資遣費換來的。阿雅老師說,「我們就是一群很傻的人......我覺得,我們有遣散費可以買馬,馬沒有遣散費可以買自己。」
服務年資已20年的治療中心總教練張兆遠也感嘆,「我們去年經歷這麼大的挑戰,因為組織的變化,然後我們竟然就放棄我們的資遣費,把這十匹夥伴一起帶出來,就是為了這個使命走下去。林教練(Uta)那段時間也掉了很多眼淚,因為我們想到這些夥伴跟我們共事這麼久;那今天好了,我們資遣費100萬200萬,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有個共識說,這個已經超乎金錢的價值了,所以我們就放棄我們的資遣費,把牠們領出來。」
為了改變孩子的生命,為了希望,他們堅持了下來。「其實,要講堅持喔,我覺得放棄有100個理由,放棄真的有100個理由,我們這群人就是這樣子,可是說到堅持,沒有理由,呵呵,完全沒有理由,」張兆遠仍是笑笑地講,但笑容中隱隱泛著淚光。
多數馬場都把馬兒當成營利工具,但在台灣馬術治療中心,馬兒是夥伴,是家人。阿雅老師表示,「牠跟我們一起做了很多好的計畫,甚至幫助很多孩子,看得到,聽得到,可以說話。」
馬療對孩子的幫助,以及這群教練、治療師長年來無私的奉獻,家長都看在眼裡,放在心底。
堅持下去 就有驚喜
阿棋接受馬術治療已經10年了,幼時罹患川崎症,導致他發展遲緩。張教練解釋,發展遲緩的孩子能夠獨立操作的事情比較少,但阿棋對騎乘越來越熟練,可以控制馬匹,就越來越有自信,「他有更多控制能力的時候,他自己本體的控制會更好,那除了身體之外,他的情緒,各方面就更好。 」
如今阿棋無論是四肢協調或與人互動,都大有進步,爸爸廖國榮說,他帶兒子出國旅遊時,孩子比他更善於和陌生人打成一片,對陌生的環境,也不會感到膽怯。
如同許多其他學員,21歲的阿棋每星期最期待的就是來馬場騎馬。我們陪著爸爸廖國榮坐在場邊,聽著室內場不時傳來阿棋爽朗明亮的笑聲,廖國榮說,「堅持下去,就會有驚喜!」
每個孩子狀況不同,背後的家庭也各有故事,但當孩子在室內場騎乘馬匹進行治療時,場外家長的眼神都一樣,都充滿了期待,希望一次次的治療後,孩子可以走得更穩、更好,或者性格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