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8 13:18 臺北時間

【全文】編劇砲轟經紀人 好萊塢打包制引戰火

mm-logo
娛樂
最近為爭取權益而槓上經紀人協會的好萊塢編劇工會,於2007年發起大規模罷工,造成60部影視劇停擺,當時連《神鬼奇航》系列知名編劇Stuart Beattie和兒子都一起走上街頭。(東方IC)
最近為爭取權益而槓上經紀人協會的好萊塢編劇工會,於2007年發起大規模罷工,造成60部影視劇停擺,當時連《神鬼奇航》系列知名編劇Stuart Beattie和兒子都一起走上街頭。(東方IC)
美國好萊塢最近發生一件大事:編劇工會大動作槓上經紀人協會,為了經紀公司參與製作賺取「打包費」僵持不下。由於雙方談判破裂,超過7,000名編劇集體「解僱」經紀人,經紀人協會也展開反制。
此次行動雖未直接影響消費者權益,卻揭開好萊塢影視產業急遽變化下,經紀公司經營手法不斷翻新、日益壯大,以及多數編劇權益遭犧牲後的反彈。
好萊塢編劇工會(WGA,the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和經紀人協會(ATA,the Association of Talent Agents),為了行之有年的「打包費」對峙1年。連續協商破裂後,最近編劇工會成員集體「炒」掉經紀人,同時一狀告上法庭, 挑戰好萊塢近50年的經紀體系。這次爭端來自編劇已憋了多年的不滿,逼得編劇工會重新檢視編劇和經紀人的關係。
編劇工會曾在2007年大規模罷工,造成至少60部影視作品停擺,當時是為了向美國「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要求DVD和網路發行的額外分紅,這次則是為了「打包費」。
好萊塢編劇工會和經紀人協會連續協商破裂後,最近編劇工會成員集體「炒」掉經紀人。(東方IC)
為了賺取更高利益,經紀公司寧可放棄編劇1成佣金,發展出肥水不落外人田的打包策略,賺取製作費3%的授權金。
一般而言,美國經紀公司幫旗下導演、演員、編劇等客戶爭取工作,收取最高的佣金費為1成。但如美國四大經紀公司CAA、WME、UTA和 ICM Partners等大公司,為了賺取更高利益,寧可放棄這1成佣金,進而發展出「肥水不落外人田」的打包策略:向製作公司提案,將整部片需要的導演、演員、編劇、攝影、剪接等人才一次搞定,賺取製作費3%的授權金。
經紀公司握有愈多人才,談判「打包費」的籌碼愈多、也能賺更多錢。這種打包銷售一旦成功, 經紀公司旗下的人才都有工作,而且編劇不必再付佣金給公司,不是皆大歡喜嗎?問題是,經紀公司除了賺取「打包費」,還有更多的分紅利益,此舉讓編劇們覺得不公平,知名編劇更不爽無形間被當作經紀公司的談判籌碼。
近年美國經紀人協會ATA為賺取高利益而發展出打包費策略,引發好萊塢編劇的不滿。(翻攝自agentassociation.com)。
舉例來說,在一般的情況下,一部要價20萬美元的劇本,製片方通常會先出四分之一(5萬美元)的保證金,取得劇本3至4年的IP拍攝權,編劇的經紀人則拿走1成、5,000美元的佣金。若採「打包」交易,經紀公司會包下整部片的導演、編劇、大小咖演員等多種工作;若該片製作費是3,000萬美元,經紀公司除抽百分之三的授權金(90萬美元)以外,一旦作品大賣,還可加收百分之三的紅利(bump),甚至再追加1成的分潤。
經紀人協會ATA的影響力不容小覷。董事會主席Jim Gosnell(右)與成員Shelly Sroloff出席ATA年度會議。(翻攝自association.com)
「打包」交易,從表面上看來是皆大歡喜,但編劇卻愈來愈不爽,因編劇利益不再是首位。
「打包」交易從表面看來,對製作、經紀公司、編劇三方來說都有好處:製作公司不用到處找工作人員,經紀公司能賺更多錢,編劇也免付佣金,應是皆大歡喜。但長久下來,編劇們卻愈來愈不爽:因為經紀公司一旦以「打包」方式參與影視製作,編劇利益不再是首位,經紀公司還可能為了袒護製作方,與編劇發生衝突。
《STAR WARS:原力覺醒》編導J.J. 亞伯拉罕與編劇工會站在同一陣線,解僱他的經紀人。(東方IC)
長年來編劇們對此敢怒不敢言,但礙於主要靠經紀人向製片資方交涉,提供工作機會,被剝削只有啞巴吃黃蓮。但1年多前,編劇工會開始維護會員權益,抗議經紀公司因利潤導向違反客戶利益,強調約束雙方關係的「經理藝術家基礎協議」(Artists' Manager Basic Agreement),自1976年以來未曾修改過,經紀公司的行徑有牴觸編劇利益之嫌。
編劇出身的喜劇女星蒂娜費曾與編劇工會的成員一起上街頭爭取權益。(東方IC)
這次工會為喝止經紀公司擴大權勢,包括《STAR WARS:原力覺醒》編導J.J. 亞伯拉罕(J.J. Abrams)、《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編導貝瑞傑金斯(Barry Jenkins)等都公開支持,編劇出身的喜劇女星蒂娜費(Tina Fey)與編導奧立佛史東(Oliver Stone)等超過7,000名編劇也寄出信函解僱經紀人。
面對編劇工會指控, 經紀人協會也提出反擊。他們指出打包對編劇有利,因為編劇不但可省去佣金,也讓經紀方得以用打包協商減少製片資方討價還價空間,為客戶獲取最大報酬。經紀人協會還引用UTA經紀公司資料顯示,多年來已為編劇省下高達5,000萬美元的佣金。
然而編劇工會立場堅定,在工會帶頭下,超過9成會員發出終結信函,要求經紀人簽署新的代理準則(Agent Code of Conduct),否則就再見。新規定中,經紀人不得參與打包交易,同時不准和製片單位結盟,參與內容製作。
雖然團結對外,但有些編劇私下認為,這種強硬態度對有團隊支援的名編劇影響不大,反而會讓剛入行或獨立編劇損失慘重。特別每年4、5月是美國電視劇徵選寫手團隊的季節,除了少數一流編劇不怕沒工作,多數還是要靠消息靈通的經紀人牽線,尤其新人編劇要依賴經紀人打理合約。經紀人在好萊塢的地位很高,和華爾街理財師一樣需有執照,同時也受到美國人才經紀法規和經紀人協會的約束。
好萊塢編劇工會WGA(圖)與經紀人協會為了「打包費」對峙1年,日前更大動作要求會員集體解僱他們的經紀人。(東方IC)
編劇大舉炒掉經紀人,點燃戰火同時,工會也承諾提供經紀支援及解決法律合約問題。然而娛樂業律師和經理人(Managers)尚未釐清代理經紀約的合法性,經紀人協會已動員律師團,對準沒有經紀人執照的經理人開槍,同時也警告編劇工會勿造成內傷,各自拉開戰線。
雖然影音串流平台進場增加內容與就業機會,多數編劇反而抱怨工作過勞而酬勞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動搖業界體系的內鬥,在揭開娛樂業推陳出新的吸金內幕同時,也凸顯出好萊塢產業急遽的變化。熟悉內情的人說,雖然Netflix、亞馬遜、蘋果和YouTube這些影音串流平台進場,增加內容與就業機會,多數編劇反而抱怨工作過勞而酬勞降低。
好萊塢經紀公司握有愈多人才、談判籌碼愈多,例如電影《雙子殺手》的導演李安(左)和演員威爾史密斯都隸屬CAA經紀公司。(東方IC)
因為即使串流興起,好萊塢主流片廠和電視聯播網卻愈來愈以票房和收視掛帥,原創劇本市場不振,即使開拍影視作品,一旦達不到業績就下架,就連串流也不例外。種種原因打擊編劇收入,讓經紀人坐享其成的行徑分外刺眼。加上經紀公司大肆拓展交易項目,開始涉足發展內容製片,做起節目和發行,反客為主,編劇大為不安,勢必將引發下一波的金權戰。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