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0 05:58 臺北時間

【哲學S02E09】體液都可以當藝術品?! 美的感受不是藝術作品的唯一價值

mm-logo
生活
去美術館欣賞藝術品的時候,如果那件藝術品讓你覺得不美、不舒服,它還能被稱得上藝術嗎?實際上,美的感受不是藝術品的唯一價值。(東方IC)
去美術館欣賞藝術品的時候,如果那件藝術品讓你覺得不美、不舒服,它還能被稱得上藝術嗎?實際上,美的感受不是藝術品的唯一價值。(東方IC)
好好玩系列第二季即將結束,再次邀請大家一起來填滿意度問卷,還可以抽獎品哦!詳細活動辦法在本篇文末。
“當代不少創作者喜歡用血來當作題材,例如美國藝術家安德烈‧塞拉諾(Andres Serrano)。塞拉諾有一系列的攝影作品稱為《血與精液》(Blood and Semen),在這一系列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見兩種體液以不同的方式交相混雜;畫面中沒有具體的發生情境,只有液體流動或潑灑的抽象形式。如果我們知道這系列作品的創作年代是愛滋病開始引起國際注目之時,以及照片中的血實際上是經血,便隱約可察覺這系列照片所想要表達的意涵。這樣的作品可能不會讓觀者感到舒服,光是一大片血紅就足以讓人驚駭,但用血來當成作品的亮點,在藝術中其實並不少見。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一些有趣的理由。”
上週我們簡單介紹了生活美學,想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審美嗎?錯過上一集的聽眾朋友們記得回去收聽或閱讀喔!今天我們來談談當代藝術中一些對美的反動。對美的追求是從前藝術家在創作作品時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對欣賞作品的人來說也是如此。不過當代很多創作者反其道而行,創作出許多不美、甚至讓我們感到驚嚇、恐懼或不知所措的作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些有趣的例子。

充滿鮮血的藝術創作

當代不少創作者喜歡用血來當作題材,例如美國藝術家安德烈‧塞拉諾(Andres Serrano)。塞拉諾有一系列的攝影作品稱為《血與精液》(Blood and Semen),在這一系列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見兩種體液以不同的方式交相混雜;畫面中沒有具體的發生情境,只有液體流動或潑灑的抽象形式。如果我們知道這系列作品的創作年代是愛滋病開始引起國際注目之時,以及照片中的血實際上是經血,便隱約可察覺這系列照片所想要表達的意涵。這樣的作品可能不會讓觀者感到舒服,光是一大片血紅就足以讓人驚駭,但用血來當成作品的亮點,在藝術中其實並不少見。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一些有趣的理由。
首先,血與顏料很相似,不但色澤相似,而且都具有黏稠度,可以用來塗抹並留下痕跡。這或許也說明了為何在推理作品中,不管是凶手還是被害者都常常用血來留下訊息。例如在福爾摩斯探案第一本長篇《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凶手就在牆上用被害者的血留下了謎樣的訊息。此外,在丹‧布朗的暢銷推理作品《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中,被害者死前也用自己的血留下了破案訊息。
另一方面,血也富含象徵意義。血代表生命的精髓,畢竟失血過多就會死亡。血也可以象徵高貴,例如耶穌的聖血。床單上的血可以象徵失去童貞或是進入成年。最後,血也可以帶來危險的感覺,例如梅毒或愛滋病患者的血液。
上述這些血的特性,使得血變成一個受歡迎的創作題材。但不只血液,還有其他元素也會擾動我們的不安感。回到剛剛的攝影師塞拉諾,在他的《血與精液》系列中,還有精液這個元素。精液跟血液一樣,也是體液的一種。事實上,塞拉諾正是喜歡用體液做為題材的一位藝術家,除了血與精液,他還用過母乳。而他最知名的作品《尿浸基督》(Piss Christ)則用到了尿液,而且是他自己的尿液。
《尿浸基督》是塞拉諾於1987年製作的攝影作品,照片中的核心物件是耶穌受難像,也就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場景。受難像襯托著暗紅色背景,籠罩在昏黃的光暈裡,畫面中可見耶穌沐浴在潑灑而下的水珠之中。從作品標題《尿浸基督》可以得知照片中的液體是尿液,而根據塞拉諾所言,那正是他自己的尿液。
這部作品引起軒然大波與公眾撻伐,不少人怒斥,怎麼可以對著神聖高貴的耶穌撒尿呢?這不是褻瀆嗎?尿液與血液不一樣,前面提過,血液至少有高貴的象徵,在古典的作品中還可以用來象徵殉道者的犧牲,其宗教意涵與道德意味是明確的。但尿液是世俗的,是汙穢的,與高貴典雅完全相反。在塞拉諾的作品中我們不但看不出任何對宗教的虔敬,反而只有下流的褻瀆。
美國參議員傑西‧荷姆斯(Jesse Helms)就對塞拉諾做了如下評論:「我不認識安德烈‧塞拉諾先生,而我希望永遠不會有機會認識他。因為他不是藝術家,他是一個蠢蛋。」面對公眾的譴責,塞拉諾自己的說法是:「我沒有料到《尿浸基督》會招來軒然大波,因為我沒有瀆神也沒有冒犯的意思。我一直都是個天主教徒,所以我是基督的信徒。」
並不是所有人都對《尿浸基督》抱持否定態度。藝術評論家露西‧利帕(Lucy Lippard)就持相反看法。

藝術評論對於《尿浸基督》的其他看法

露西‧利帕她從三個角度來分析該作品:形式、內容以及脈絡。
首先是作品的形式。事實上,觀眾並沒有好好研究照片的細節。這張照片雖然不是以美感為主,但並非不值一看。耶穌受難像在畫面的中心,顯得巨大,也呈現出一種漂浮感;受難像襯顯在玫瑰色的背景與昏黃光暈之中,同時散發出預兆感與榮耀感,非常符合受難像的宗教形象。畫面中撒下的水珠看起來像星雲,有朦朧的美感。這些形式上的特徵都被觀者給忽略,忽略的最大理由當然就是我們知道一個驚人的事實,如標題所揭露的,那液體是尿液,而這尿液破壞了一切。
但是事情沒那麼簡單,要解讀《尿浸基督》,只看作品的形式是不夠的,我們得深入作品的內容。利帕提醒我們,在天主教中,身體的受苦與體液都有很重要的意義:血與頭骨在聖徒或神蹟的故事中有其重要的象徵意涵。塞拉諾本人是天主教徒,他應該對這些宗教意涵知之甚詳。從這個角度來看,《尿浸基督》所要傳達的意義可能與表面看來完全相反。照片中的耶穌正在受苦,但這不是因為他被作者褻瀆,而是在塞拉諾成長的環境中,他深刻感受到宗教的高貴以及耶穌的神聖性正被當代文化侵蝕。許多教徒並沒有真正恪守天主教的核心價值,而是虛有其表。宗教被商業化也被廉價化了,造成這些結果的人才是真正在耶穌身上撒尿的人,也才是真正褻瀆耶穌的人。換句話說,《尿浸基督》要抨擊的不是宗教本身,而是當代墮落的宗教體制。如果我們在這張照片中看到的只有作者本人撒泡尿在耶穌身上,那我們只看到表面,而忽略了背後深層的意涵。
利帕進一步從作品的脈絡來論述。我們必須將塞拉諾的作品置放在更宏觀的藝術史上來審視,才能更明確的看到它的內涵。塞拉諾本人坦言他的創作受到西班牙藝術傳統的影響非常深遠,這種藝術傳統其中一個特徵是暴力與美感兼具。塞拉諾尤其推崇畫家哥雅(Francisco Goya)的作品。哥雅曾經歷拿破崙戰爭,許多作品描繪戰爭帶來的動蕩不安與殘酷,例如他在1814年的名畫《1808年5月3號》(The Third of May 1808),畫中拿破崙軍隊槍殺反抗者的畫面震撼了許多人。這種殘酷也反映在哥雅更晚期的作品,也就是著名的《黑色繪畫》(Black Paintings)系列。這系列的畫作呈現出陰暗恐怖的特質以及對人性的絕望,可能與哥雅的身體狀況有關,他早在1793年就因不明疾病而耳聾,自此作品風格轉為陰沉悲觀。例如,《農神吞噬其子》(Saturn Devouring His Son)描繪希臘神話中的農神因懼怕被自己的孩子推翻王位,而將孩子們一一吃掉。畫中的農神披頭散髮、表情猙獰,不像神而像妖怪,血盆大口的啃食著自己的孩子,極為可怖。這種令觀者感到驚駭的特質被塞拉諾給繼承了下來。初看《尿浸基督》時,大眾的確感到驚駭,這種驚駭源自道德質疑,亦即,這樣褻瀆神祇是對的嗎?這就如同我們在看哥雅的畫作時可能會有的驚駭與道德質疑:這樣吃掉自己的孩子是對的嗎?如果我們注意到塞拉諾與哥雅的關聯,便更能明白《尿浸基督》在風格上的繼承關係。

藝術作品價值不只在於美的感受

塞拉諾的作品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當代許多藝術作品的重點其實不在於美的感受,更在於作品背後的隱藏意義。要準確捕捉到作品傳達的訊息,僅僅只是感受作品呈現出來的美感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更多外在資訊來解碼。這些外在訊息包含關於藝術家本人的資訊以及作品的脈絡。在《尿浸基督》的例子中,作品本身可以說幾乎沒有美感,如果我們不知道作者本人的宗教背景、創作理念以及藝術史上的精神繼承,我們幾乎不可能看出這部作品的意涵。這種解碼遊戲就是藝術評論家最擅長的事,但聽眾朋友們也可以嘗試看看,相信更能獲得欣賞藝術作品的樂趣。
在下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要談談品味。品味有客觀性可言嗎?很多人喜歡聽流行音樂,這代表品味比較不好嗎?或是衣著打扮,有所謂怎麼穿衣服才算是品味好嗎?人們對這些事情常常沒有共識,這是否代表品味高低不可能是客觀的?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歡迎下週一起來了解,我們下次再見。
參考文獻:Freeland, Cynthia. 2003. Art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除了替鏡文化粉絲專頁按讚留言,不錯過精彩節目,跟上播客趨勢,趕快加入「鏡文化podcast社群」,一起討論分享Podcast吧!

來來來哩來,填問卷抽大獎

《語言好好玩》 x 《哲學好好玩》 x 《心理學好好玩》,第二季節目即將進入尾聲。感謝各位好好玩之友在空中的支持,我們也想聽聽大家的聲音~只要填寫各節目問卷,就有機會抽中 #鏡文學 最新出版的《完美人類》《Ring of the Day:台北捷運╳戀愛小說》新書哦!

➽活動時間:2019/05/29(三)-06/23(日)23:59截止。 2019/06/24(一)上午公布得獎名單。

➽活動辦法: 只要填寫各節目問卷,填完後留下連絡信箱或手機,每個節目都提供三本獎品抽出幸運兒。數學老師說:三份問卷都填,中獎機率會大大提升唷!

✎「語言好好玩」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NeN8e

✎「哲學好好玩」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ALd8e

✎「心理學好好玩」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dy6kq

--註1:本活動歡迎世界各地的讀者給我們意見回饋(寫什麼語言我們都會試圖理解),但是礙於寄送問題,中獎者若無在台灣國內可寄送的地址,獎品將候補給下一位幸運兒。

--註2:若三個問卷都填,就有三次中獎機會;然而為求公平,若已中獎,第二份再中獎,便將機會順延給下一位。

--註3:本活動需留下聯絡方式,若未留聯絡資訊或公布後24小時內未回覆,視同放棄資格,將自動遞補下一位得獎者。

 

聽「鏡文化 為你朗讀」聲音頻道

用iPhone訂閱:goo.gl/WQVkRS

若為Android系統使用者,可下載Google Podcasts或其他聆聽Podcast的軟體,並搜尋「鏡文化 為你朗讀 / Mirror Culture」

🕺還不知道什麼是Podcast?

Podcast(播客)是一個可以用手機訂閱的聲音頻道。訂閱「鏡文化為你朗讀」後,只要有新節目,手機就會自動幫你下載。讓我們的聲音,陪你度過各個你通勤、跑步、洗碗的零碎時間。網頁版的用戶,也可以鏡週刊文化版官網,看到我們最新的節目。

💗 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跟愛的鼓勵:goo.gl/yzh6Vk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