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調查,日治時期的「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1917年由總督府技師八田與一設計,是1930年代台灣最大的水力發電計畫,由台電的前身「台灣電力株式會社」興建,係以濁水溪為水源,以天然湖泊日月潭加高堰堤成為貯水湖,將湖水引至日月潭西側的門牌潭後,利用落差1,057尺(320公尺)之水力來推動發電機,而產生10萬千瓦的電量。
該工程計畫自1919年(大正8年)動工,中間因逢日本財政問題,歷經數次的停工與復工,於1934年(昭和9年)完工;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竣工後,因民間用電需求激增,1935年底立刻又進行了「水裡坑發電所」「萬大水力發電所」等「日月潭第二發電所工事」,整體日月潭水力發電廠,曾提供全台2/3的電力,對光復後國民黨政府推動台灣工業化,實在功不可沒。
原本,日月潭的水面面積約5.75平方公里,容量為1,830萬立方公尺,1934年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竣工後,日月潭的全潭面積擴大為7.73平方公里,水位上升18.18公尺,潭面海拔為745.45公尺,最大儲水量有效容量為1.24億立方公尺,潭的最高深度為27公尺。
第二期的「明潭及明潭抽蓄水力發電工程」竣工後,日月潭的水位由海拔745.45公尺上升至748.48公尺,全潭面積擴大為8.27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