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晚間,在香港港鐵西鐵線一個偏遠的車站,同時出現了多個反差極大的場面。
直播圍毆 彷彿親歷暴力
數百名身穿白衣、手持藤條或木棍的男子,在港鐵元朗站大廳、月台、車廂內肆意圍毆記者、市民;與此同時,不明就裡的爸爸拖著年幼子女拍八達通入閘,準備上月台候車;配槍的香港警察到場後轉身離去;身穿亮麗衣裙與珠片尖頭鞋的路過女子,因忍不住出手解救市民被群毆倒地。
令全港市民甚至世界震驚的,是暴徒肆虐的恐怖畫面,與警方對暴行視而不見的藉口;記者在進行Facebook直播期間被圍毆,片段點擊率數以百萬,觀者彷彿透過VR親歷這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警察的不作為和對疑似黑勢力的縱容,也令市面商戶不敢開鋪。
但是香港人記得的不僅僅是恐懼,還有勇氣。記者在被毆打後,立即站起,堅持繼續拍攝白衣人的暴行;在直播中目睹這樣的險況,不少元朗居民的第一反應並非避走,而是立即到西鐵元朗站,支援被白衫人攻擊的受害者。在步步進逼、棍棍到肉的無差別暴力面前,香港市民的義勇令人驚訝。
知道會頭破血流,赤手空拳的民眾反而迅即奔赴現場。這樣的場面,不只元朗,721後在香港各區不斷出現。
新聞傳媒、抗爭一方的文宣,聚焦警察不斷升級、幾近失控的武力與濫權行為,然而真正推動運動發展的,是運動理念在整個社會的橫向擴展。每當輿論討論政治示威活動的「進化」,往往聚焦於前線攻防戰術,或網上不同輿論戰線,但對大局有決定性影響的,其實是一般平民大眾的轉化。
跨越鴻溝 邁向全民運動
從「年輕人」「學生」與「細路」(香港話,指兒童),到全港媽媽、商界與公務員,從政府要塞集中的港島中、西部,到全港18區的基層、中產居民,6月初爆發的反送中運動,正快速進化成香港前所未見、真正的「全民運動」。
香港民主抗爭運動,過往一直有個既定印象,被理解為僅由年輕人(尤其是學生)、中產階級與知識分子階層主導,「政治」成為運動支持者與一般市民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雨傘運動清場後,運動者高喊「傘落社區」「遍地開花」的口號,動員有心人進駐社區,期待以深耕細作,將民心拉向民主運動一方,然後在地區、與一般大眾短兵相接的層面,卻面對「街坊不喜歡談政治,地區工作絕不能政治化」的困難。一些針對地區議題的示威行動,如2015年驅趕水貨客的「光復行動」,也因為組織者的政治標籤與立場,而未見太多當區居民參與。
示威戰場 蔓延街坊鄰居
2014年,公務員只敢匿名秀出工作證寫寫口號,今日卻見萬計公務員親身站出來參與集會;2014年,空服人員具名聯署被視為行業抗爭的難得例子,今日竟有三分一交通管制員集體罷工導致逾百航班集體取消…這股力量的苗頭,在2014年的雨傘運動後已見端倪,但只屬星星之火,到今次運動才終於燎原。
反送中為何可以打破政治運動無法普及的困局?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顯著也最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在運動初期高傲、強硬回應百萬和平遊行激起的眾怒,為運動注入極大能量,營造了足夠民氣支持抗爭地域與空間的擴散;而在擴散後,港警持續高壓處理,則繼續為這股民氣添柴,甚至在傳播效果上掩蓋了示威者一方的失誤。
香港的抗爭活動,過去一直集中在政府要塞集中的港島中、西部,遊行就去銅鑼灣,集會就去金鐘,是民眾對示威抗議的既定印象;然而,今時今日的香港,民眾會占據自己家門口日日上班放學必經的道路,警察會在遠離中心區域的偏遠民房區、在老人聚區地放催淚彈。抗爭不用遠赴港島,就在全港市民的家門口。
三罷活動 抗爭規模進化
「守護香港法治」「建設民主香港」也許太難理解,但是當戰場蔓延到日常社區,民眾就無法坐視。立法會被破壞的畫面所挑動的憤怒,哪裡及得上自己從小逛的商場出現警察追打市民淌血,或是每日通勤的鐵路站月台(而香港每個鐵路站的月台外觀都類似)有疑似黑勢力亂棍毆人、小孩嚇哭的鏡頭?
2014年,一個、二個街坊長者指罵警員便會成為瘋傳影片主角,現在卻連日有一區、二區,數以千計的街坊民眾集體包圍警署。撲滅催淚彈的器具,從特意去訂購的燒焊手套,到路邊雪糕筒與鐵製食物夾,到黃大仙區出現蒸煮用銻盤─曾經令市民聞風喪膽的催淚彈,現在一個穿著拖鞋的街坊,用一只菜盤子就輕易解決。
面對的暴力程度越高、越濫發,被波及的社區越來越多,不止「前線」抗爭者越來越敢於衝撞,連一般市民也越來越勇敢,越來越意識到社會運轉不再正常,越來越意識到政治行動之必要。
一直看著運動發展,眼看前線年輕抗爭者手段越趨激進的香港人,又怎會想像得到,運動竟會由全港各區的街坊街里,踩著拖鞋穿著家居服來接力傳承?
港府期望示威越「激」越擾民,民意便會越早逆轉,豈料,竟為香港民主運動打通了任督二脈,成為真正的全民運動,打開了抗爭規模進化的可能性。截稿之際,8月5日不合作運動,首度成功癱瘓了港鐵系統,7區加迪士尼樂園共29萬人參與集會,超過35萬人罷工,這是香港歷史性抗爭規模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