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是德韋恩和我的對話,我們背景天差地遠……設法找出共通點,卻依然讓我們保有自己的獨特性,非常重要,」在展覽開幕記者會上,吳嘉華說。
夫妻倆各有所長,但兩人的差異性,使得一開始的合作其實並不容易。「這不是數學,而是很主觀性的領域,好或不好沒有非黑即白的答案,我還記得我們的第一個競圖案,兩人吵得很兇,」吳嘉華笑著回憶。
15年來一同生活,一同工作,質變順勢發生。「我不想用『妥協』這字眼,因為感覺彷彿變少了,但當我們聆聽彼此的意見,試圖做出讓我們倆都滿意的作品時,其實會變成更棒的案子。」她說,「我們的風格開始一起成長,融合成屬於我倆共同的風格。」
德韋恩附和,「如今幾乎很難辨識出,最後的設計出自誰的手,誰扮演了何種角色,因為是兩人風格的完美結合。」
一加一,反而大於二。
飛機上的怪人
兩人都野心勃勃,合創奧伊勒吳聯合事務所之後,陸續奪下美國AIA新銳建築師獎、美國建築師協會加州議會建築新星獎等多項歐美設計大獎,也入圍台灣首屆ADA新銳建築獎,名氣逐漸打開。
「對話」特展以設計核心「線 面 體」劃分展區,展出內容包含手繪稿、模型、裝置藝術、甚至德韋恩親手為兩個稚齡兒子製作的玩具,還有吳嘉華的LACE珠寶首飾系列。
奧伊勒吳聯合事務所的設計線條感十足,展場中第一個展區「線」展示了22本德韋恩多年來累積的手繪本, 內頁中一幅幅抽象線條交織出不可思議的3D立體景深與迷人空間。
德韋恩說,這些線條手繪稿,很多都是在飛機上畫的,他自嘲「飛行途中我就是那個始終埋頭描繪線條的怪人。」
「我一直認為線條具有一些特別的特性,是其他東西無法與之比擬的,可以體驗空間感,立刻看到景深,立即看到前景,這都是其他建築元素不具備的面向。」吳嘉華則提醒觀者,德韋恩畫的線條是直接用鋼筆畫成,底下沒有任何鉛筆草稿。
對線條的著迷,是夫妻倆起初少有的共同點。她說,「若仔細看這些繪圖,會發現其實沒法一筆從左到右、或從上畫到下,因為前面可能有另一條線擋著,所以必須具有3D立體的思考,才能在這裡畫一個結,不讓其他線條穿越它;也就是說,德韋恩具有很強的3D思考能力。」
我指著展覽宣傳單上那幅千絲萬縷、精巧繁複的繪圖,一問之下,驚訝地發現德韋恩總共耗費了約20小時完成;他以建築師的心靈之眼, 純粹透過線條,創造出一個獨特的虛擬三度空間。
「我也覺得,簡單如線條,卻具有神奇的特質,可以發展成複雜而美麗的設計,會讓人們思考,這種根本元素怎會變得如此迷人?」吳嘉華讚嘆。
前衛 實驗性十足
從線條出發,奧伊勒吳聯合事務所的建築語彙充滿實驗性,以這次展覽的限地製作作品Quicksilver來說,從挑高牆面懸吊而下的鋼構結構,是一座由繁複線條架構而成的「樓梯」。
德韋恩解釋,「本質上來說,樓梯是建築中非常具有功能性的一環,是關於空間中的移動;但樓梯也擁有一些其他面向,讓它對建築物的性格而言至為關鍵,可以形塑空間,不只橫向,也是縱向的。」
數位科技結合鋼構的工業風,並沒有讓這件作品顯得冷冰冰,反而流露出一種細膩手作的風格,事實上,這件作品,正是夫妻倆引領事務所的員工,在他們自家後院打造的。
這是奧伊勒吳聯合事務所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德韋恩和吳嘉華的專業生涯和私人生活緊密糾纏,他們座落於洛杉磯的事務所在一樓,夫妻倆與兩個兒子的住家在二樓,後院就是工作坊。
「我們認為,如果真的熱愛工作,其實沒有必要區隔工作和私人生活,事實上,我們喜歡合併......這樣的一個好處是,孩子下課回家時,總是有很多事務所的叔叔阿姨在建造東西,彼此可以有互動;德韋恩周末也總是在製作東西,可能會有一些剩餘的工具或材料什麼的,孩子也可以製作他們自己的東西,因此,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有互動性的環境。」
大型建案忠泰M除外,奧伊勒吳聯合事務所九成的案子都他們是用自己的雙手,在自家後院建造的,這也體現出他們熱愛探索材質和手作的實驗精神,藉此更能理解不同材料的應用與效果。
「在我們家後院實做,可以讓我們與承包商溝通更順暢,比如,當他們說,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建造某樣東西時,我們可以拿出我們的實做圖像,秀出我們的實驗過程,或者拿出小尺度的原型,他們就能理解,說可以辦到。」
德韋恩繼續解釋,「親手摸索材料,才能了解它的限制,了解材料如何反射光線等等,我們的目標當然是要理解技術上能到什麼地步,作為建築師,最重要的是,理解材料如何影響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