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風力發電產業超過20年,Morten曾輾轉於加拿大、巴西、俄羅斯負責專案開發,因爲彰化第一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小組審查的「海龍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簡稱海龍計畫),身為加拿大北陸能源(NPI)資深執行副總裁的他,來到台灣,帶來值得借鏡的綠電經驗。
回憶家鄉 老漁村華麗轉生
「我在格雷諾出生、成長,就連念大學也是住在家裡通勤,老家距離岸邊只有300公尺,整個童年生活與海洋密不可分。我的父親跟祖父都是漁民,小時候為了賺零用錢,就幫他們整理出海捕魚的工具,我不畏水但敬水,童年時,我們四兄弟最大的樂趣就是在溪裡捕捉鰻魚……」Morten回憶。
格雷諾是丹麥日德蘭半島(Jutland)東部的港口城市,同時也是當地的貿易中心,儘管位處北緯56度,卻因墨西哥灣暖流(Gulf Stream)影響,當地吹拂著西風、西南風,夏季平均氣溫可達攝氏16度,就算是最嚴寒的一月,平均氣溫也有攝氏0.5度,優異的地理條件,讓小漁村有機會發展風力發電。
Morten進一步解釋,在丹麥文裡格雷諾意指「河流的分支」。往昔,格雷諾的經濟命脈就是捕魚,他小時候甚至曾經到漁業工具廠當學徒;隨著漁業資源枯竭,2011到2012年,格雷諾興建了離岸風電廠,這也讓城市跟著翻身,不少當地居民原先從事漁業,後來接受職訓,轉而投身風電產業 。
丹麥經驗 風力發電占五成
對於丹麥人而言,綠色能源並不陌生,時間倒回19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9成石油靠進口的丹麥遭受重創,政府開始研究各種替代方案,最後鎖定風力發電──風,不僅讓丹麥能源自主,更可以出口賺外匯;到了1980年代,丹麥政府集結專家,避開生態保護區、航道、漁場,擘劃出適合開發風電的地區,在1985年,更宣布無核政策 。
Morten笑說,丹麥不似台灣,沒有高山,人口也不多,不論丹麥人走到哪兒,都能看見風電的機具,當風能取代燃料,碳足跡大大減低,「比起火力發電廠,你要是問我,我百分之百更愛風力發電的風景啊!」
由仰賴化石燃料到現今風力發電約占5成,丹麥政府預計2050年起捨棄石化能源,變身為100%再生能源大國,Morten剖析,其中關鍵正是丹麥開放各國業者競逐設立風力發電廠,藉此降低發電成本,包括德國、荷蘭、羅馬尼亞等國都來叩關。
彰化王功 亞洲風電第一步
「海龍計畫」讓Morten這個與家鄉緊密相連的丹麥人不辭千里前來彰化,他第一次拜會王功蚵藝文化協會、代表計畫與蚵藝協會簽署「環境綠能教育合作備忘錄」時,王功漁港的景色讓他想起家鄉,以及家鄉的人事物。「我爺爺以前是漁會的理事長,和蚵藝協會理事長余季碰面時,儘管他不諳英文,我也不會說中文,卻覺得分外親切。」
第一次看到王功特有的橫掛式牡蠣養殖法,Morten忍不住用手機拍下照片分享給妻子和朋友,「這不就是和格雷諾港口相似的景致嗎?」他坦言,格雷諾已難再仰賴漁業維生,彰化王功卻可以讓「漁業」和「離岸風力發電」攜手並進,面對改變,從來都不是一條簡單的道路,卻蘊藏著無限的可能。當離岸風力發電形成產業鏈,替後續營運、維修等面向都創造了工作機會,不論是年輕世代,或是有興趣轉換職涯跑道的在地居民,都可以大展身手。
綜觀全球經濟,Morten指出,台灣在半導體代工已經是世界領袖,只因當時跨出了第一步;而在全力發展離岸風力發電的此刻,台灣正走在對的道路上,考量「縮短學習曲線」,台灣可適度引入國外技術與團隊,接下來再把開發經驗「出口」到亞洲、甚至全世界。
海龍計畫的推動,將讓彰化蛻變為全球離岸風電展示櫥窗──格雷諾已從小漁村蛻變為丹麥風力發電的重鎮,彰化才正要跨出第一步,在離岸風力發電產業的未來,兩地正愈靠愈近,遠見與堅持,讓面積跟台灣差不多的丹麥成為能源大國,更締造就業機會,丹麥行,台灣彰化更行。
「海龍計畫」效益報你知
- 產值效益:以國內自給率最少40%估算,帶給國內產業之商機每年可達78億元,八年合計新臺幣627億元。
- 能源安全效益: 預估一年可提供40億度電至彰化電網。以每戶每月平均用電度291度計算,可提供155萬戶用電,為彰化縣總戶數的4倍。
- 環保效益: 如以電力排放係數0.528公斤CO2e/度計算,每年可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約284萬公噸。
- 社區效益:在地院校合作,引進國際水準之專業風力發電相關學程培養風電專業人才,並提供風場巡檢、運補、探測、調查等工作機會。
點我進行《海龍計畫》隨堂考↑↑↑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