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3 17:00 臺北時間

香港無臉孔的示威者 如何對抗身分辨識的高科技

mm-logo
文化
尖沙咀星光大道,香港民眾牽手結成人鏈。(攝影:鄒保祥)
尖沙咀星光大道,香港民眾牽手結成人鏈。(攝影:鄒保祥)
香港反送中抗爭山雨欲來,黃之鋒等知名人士陸續逮捕,外界擔心大規模的逮捕整肅即將展開。
不過,香港的街頭抗爭卻也像是沒有領袖帶頭的行動。絕大多數參與者都是自發性的群眾。他們奉行李小龍be water的哲學,可匯聚巨大力量,也可隨時消失於無形。
面對當局高科技的監控、蒐證設備,他們也有一套隱匿身分的方法,可增加當局辨認和起訴參與者的難度。
香港示威群眾的形象清晰、面目特徵卻模糊。
他們全身黑色裝束,帶著口罩和蛙鏡,或者更進階版的防毒面具和護目鏡,除了對抗警方的催淚彈攻勢,另一個目的,則是避免身分被辨識出來。
上星期在觀塘的遊行,民眾拆毀港府新裝設的「智能燈柱」。民眾懷疑這些有攝影和感應功能的智慧燈柱有中國「天網」系統的零件,是港府用來監控民眾的工具。香港政府宣稱這些燈柱只有監測空氣品質和交通流量功能,「不會侵犯個人隱私」。但是外界仍不免擔心當局的秋後算帳。
擔心遭政府監控的,當然不只有香港人。
隨著國家監控越來越普遍而且技術不斷提升,相對的社運人士和藝術家們也構想出一些有創意的對應之道。
CNN報導了幾位藝術家和設計師對抗國家機器監控的設計。例如巴西設計師Pedro Oliveira,他在2013年目睹警察隊示威者的暴力對待,之後開始研究世界各國政府用來對付示威者的科技。他和紐約的同事Xuedi Chen共同設計了一套遊行人士專用的可穿戴裝置,成了他們創作計畫《反撲》(Backlash)的一部分。
根據設計師Oliveitra的概念,示威女子的「智會面巾」按照摺法可解鎖不同訊息。(網路截圖:xc-xd.com/#/backslash/)
這套可穿戴裝置包括了一個「智慧」頭巾,既可蒙面掩飾身分,還可透過特製app讓示威者彼此傳遞訊息,並利用頭巾的不同摺法解鎖訊息。
此外還有可提醒示威者警察已到達現場的警報器,以及油印工具在示威現場留下標記--必須依賴app才能解讀--提醒其他人附近有監視設備。
不過這套可穿戴設備是概念性產品,並非對外銷售的商品。設計師的目的是希望人們關注政府當局和示威者之間不對等的權力關係。
臉部辨識科技的快速進展,如今成了街頭示威者揮之不去的陰影。藝術家Adam Harvey設計了一些對抗監控科技的方法,例如臉部的飾品和髮型設計。在他的個人網站上,他聲稱透過化妝調色可以模糊臉部的特徵,增加電腦辨識的困難。
至於倫敦設計師Zach Blas則發明了「綜合式面具」,利用他自建的人臉數據庫,結合多人的臉部特徵的面具讓辨識的電腦產生混淆。
藝術家Zack Blas的面具號稱可以混淆臉部辨識軟體的偵測。(網路截圖:Zach Blas)
在香港街頭,示威民眾有因地制宜的辦法來躲避監控。年輕人利用加密的通訊軟體Telegram、新的sim卡、以及單程的地鐵車票以避免留下數位足跡,而遊行中常見的雨傘除了遮風擋雨對抗催淚彈之外,也可用來遮蔽攝影機避免身分曝光,或掩護示威者在牆壁塗鴉等行動。而雷射筆也常被用來遮避監視錄影機和分散警方注意力。
香港示威者黑衣形象清晰,面容特徵被面罩頭巾遮掩。(攝影:林俊耀)
示威民眾會相互提供建議,例如香港的線上論壇LIHKG就有人討論該如何隱藏身分。許多人會彼此約定相同服裝打扮,或用膠帶貼住球鞋商標,讓警方混淆難以辨認。
香港的示威者擔心的,不僅是參與遊行被逮捕。更大的問題在於香港自由程度的不斷限縮。中國如今是全世界監控科技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根據科技網站Comparitech所做的調查,全世界監視設備最密集的10大城市中,有8個在中國(另外兩個是英國倫敦和美國亞特蘭大),加上中國官方正大力推動的「社會信用體系」,以及對新疆維吾爾族大規模監控,都讓香港人擔心未來言論和思想會時刻受監控,不再有帶著口罩示威的機會。
參考資料:CNN Style, Vice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1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