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沒預想到示威會持續這麼久。」
親北京的香港建制派大將葉劉淑儀在美國《大西洋期刊》記者訪問中,承認幾個星期來的示威讓香港政府疲於應付。她形容示威者「計畫縝密」(sophisticated),利用人們對政府日益累積的不滿,「當成打擊政府的棍子」。
葉劉的棍子比喻,現在變得越來越具象。警方對著和平示威的民眾揮擊棍棒,示威民眾回擊痛毆落單的員警。如今更出現身分可疑的成群「白衣人」在地鐵站隨意毆打示威民眾。
「白衣人」成群集結在地鐵站攻擊遊行香港民眾引發恐慌。
以往印象中和平理性的示威活動如今似乎變了樣貌,民眾甚至試圖攻佔政府大樓,而警方的鎮壓手段則益發粗暴不留情面。按照《大西洋期刊》的形容,這是香港極端路線的常態化(the normalization of radicalization)。過去被當成是激烈極端的言辭和行動,如今已變成了常態。
極端化的例子隨處可見:上上個星期的示威中,警察突然衝入住宅區的一處商場追逐示威民眾。雙方混戰後,滿地是濕滑的胡椒水。在一張照片裡,在大門緊閉的Coach和Dior精品店外,一名紅衣女子手提YSL黑色購物袋和皮包,踏過地上染著血漬的瓷磚,急忙朝出口方向奔去。警察和民眾各有數十人送醫,還有一名警察被咬斷了指頭,近50人被逮捕。
這個周末的遊行,再度有數以萬計的民眾上街,儘管警方事前宣布逮捕一名「港獨分子」囤放「極具威力」的爆裂物,仍沒有打消民眾上街的決心。他們刻意不遵照警方指定的遊行終點,並且將中聯辦--北京在香港的聯絡辦公室--噴漆蛋洗。
《大西洋期刊》的報導中指出,香港這一連串以「反送中」條例為導火線的示威活動,與過去的香港遊行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示威者雖以學生為主力,但參與者也包括各年齡層,例如遊行中出現「長輩」撐年輕人示威的隊伍。而遊行的地點也從過去集中在市中心,擴散到了沙田,上水。
最讓人震驚的發展之一,自然是示威民眾這個月一度進佔了香港立法會,這讓一些人擔憂抗爭活動可能已達到臨界點,香港民眾原先對示威者的廣泛同情將逐漸消退,反對運動將出現溫和派與激進派之爭而讓力量分散。
不過,這些預期的現象至少目前仍未發生。對於一些激烈的抗議行動--擾亂公務員辦公、對警察總部丟雞蛋、給警察準備狗食--多數人的共識是雖不能認同,但可以理解。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學教授李立峯對1100人所進行的調查發現, 「政府一意孤行的時候,抗爭者採取激烈行動是可以理解的」 有高達83.5%的民眾是同意或強烈同意。
長期研究香港抗爭的作家戴安通(Antony Dapiran)在大西洋期刊的訪問中認為,香港政府原本似乎期待公關戰的勝利,但是在宣傳無功之後,如今態度是乾脆「決定放棄,而不是繼續加強」。
大西洋期刊的報導中認為,抗議行動的日趨激烈只是香港反對運動激進化的眾多例子之一而已。其他現象還包括「港獨」(要求香港獨立,而不是目前的自治)的聲浪浮現--儘管在示威者當中仍屬少數;全面普選的呼聲再起;以及支持台灣獨立的香港民意陡然升高。
遊行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劉穎匡在訪問中說,過去幾年來「香港人變了很多」。他和許多香港年輕人一樣,在2014年的「雨傘革命」得到慘痛教訓。當年為爭取普選歷經79天的街頭抗爭,以警方清場行動告終。事後示威領袖被捕入獄,劉穎匡本人也因為支持港獨的言論在去年被取消立法會參選資格。他說,在雨傘革命時,民眾曾經期待透過抗爭來改變香港的選舉制度和它的政治。「但是這次我們感到絕望」。他說,「正是這種絕望感讓我們決定走出來,因為我們很擔心下次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參考資料:Atlantic,明報,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