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新一輪關稅生效前,美國的進口關稅已攀升至1960年代以來最高,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數據,如今,中國進口產品平均關稅21.2%,遠遠高於川普入主白宮時的3.1%。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Chad P. Bown說,「川普總統的所作所為,我們沒見過任何人做過,看起來越來越像新常態。」
川普政府先前對中國祭出的懲罰性關稅,盡量避免波及到消費性產品,因為推動美國經濟的主要引擎,正是消費支出,尤其在企業因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之際減少投資與出口之際,美國消費者仍然為經濟貢獻了亮點,如今,隨著關稅高漲,許多美國企業警告,他們恐怕不得不把提高的關稅轉嫁至消費者身上。
如今,美國自中國進口的87%服飾與52%的鞋子都將徵收進口稅。
在耶誕節銷售旺季來臨之前,美國消費者可能必須花更高的代價購買服裝、鞋子、運動用品與其他消費性商品。
9月起,美國對中國總額約1120億美元的進口產品施加15%的稅率,總的來說,目前中國銷往美國超過三分之二的消費性產品面臨更高的稅率。
到12月15日,川普政府預計再對1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加徵15%的關稅,屆時幾乎所有「中國製造」的商品將全部涵蓋在內。
針對美國12月15日預計實施的新一輪關稅,北京方面也公布了報復清單,連同周日的產品在內,中國將對總額75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施加懲罰性關稅,同時並暫停購買美國農產品。
9月1日開始,中國也對美國進口的大豆徵收33%的關稅,相對而言,巴西或阿根廷進口中國的大豆稅率僅3%。
12月中起,中國將對美國進口的汽車和汽車零件開徵42.6%的關稅,遠高於德國或日本的12.6%。
貿易額萎縮
關稅壁壘升高,美中貿易隨之降溫,一向是美國最大貿易夥伴的中國,今年上半年進口額銳減12%,退居第三,落於墨西哥與加拿大之後;美國對中國出口則減少19%。
一度以為貿易戰會迅速熄火的美國企業,如今趕忙降低在中國的曝險,部分公司設法將生產基地搬遷至越南等國家,避免之後可能攀高至30%的關稅。
川普開始打貿易戰時,表示他的目標是協助美國企業改善在中國營運的條件,降低兩國貿易赤字,也為美國企業營造能與中國企業更公平競爭的環境。
他信誓旦旦,說他強硬的手段將可讓中美達成歷史性的貿易協議,逼迫中國購買數十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並阻止北京繼續「偷竊」美國公司的技術。
但經過數月停滯不前的協議,中國始終沒有屈服於美國的要求,在2016年競選期間就強調美中是經貿與地緣政治仇敵的川普,近日更倡導讓過去20年來經濟高度依存的兩國迅速「脫鉤」。
一個多星期前,川普公然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敵人」,甚至揚言動用總統緊急權力法,迫使美企撤離中國。
《紐約時報》指出,川普一方面試圖讓美國企業能在中國得到更公平的競爭條件,同時卻又懲罰在中國營運的美企,自相矛盾的做法,也使得一開始有限度的貿易摩擦,陷入曠日廢時的危險境地,無論中國或美國都看不到退場機制。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中國專家Scott Kennedy指出,「對那些支持把關稅當成迫使中國坐上談判桌的工具、並達成重大協議的人來說,這一切已經完全脫軌了,如今變成了無意義的傷亡,承受這些傷亡的企業將面臨出口訂單刪減,而消費者則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並面臨更少的選擇。」
如果中國讓步,或者隨著大選逼近,美國經濟露出步入衰退的苗頭,川普或許會改弦易轍,但目前看來,事態毫無好轉跡象,只有刺耳的叫罵聲。美中仍存在重大歧見,7月在上海的初期談判未獲致突破性進展,兩國9月可能再議。
然而,就算兩國貿易戰停火,已經轉而在其他國家投資,添購新設備、尋找勞工、訓練新人的美國企業不會因而回頭, Kennedy 表示,「我們製造了很高的障礙,無法回復到昔日了,我想兩國關係根本上已經是自由落體狀態。」
隨著每一次升高關稅,美國也和過去幾十年降低關稅與鼓勵自由貿易的政策漸行漸遠,如今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平均關稅卻比全球許多開發中國家更高。
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加Torsten Slok指出,200年來,美國的平均關稅逐步下滑,「這正逐漸逆轉之中,關稅如今上揚至幾十年未見的水平。」
參考來源:紐約時報 Fox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