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發生後,除相關傷亡人員的救援外,責任問題也成為討論焦點,交通部第一時間就表示,該橋為航港局財產、由港務公司進行檢修,每年都有編列預算進行檢修。
但航港局長郭添貴卻表示,南方澳大橋每4年進行一次檢修作業,2016年才完成檢修作業,並於2018年維修完畢,2020也已編列預算準備檢修,說法與交通部的年年檢修出現差異。
台灣港務公司則發新聞稿表示,南方澳大橋於2016年由縣府委託健行科技大學進行檢修,報告缺失包含「混凝土裂縫」、「鋼筋鏽蝕」、「落水管老舊」、「伸縮縫待清理」、「AC鋪面坑洞」等,已於2017至2018年間投入約1千萬元經費修繕,並於去年10月全部改善完成,報告中並未提及有關鋼索鏽蝕的部分。
曾擔任過橋檢員的讀者則向本刊爆料,指國內的橋檢作業大都由政府單位發包執行,所給的預算根本不符實際狀況,卻還有許多工程公司願意低價搶標,為的就是能包攬其後的維修工程作業,那才是業者眼中的利潤所在。
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下,橋樑檢測用的專業儀器別說是買,根本連租都租不起,人力自然也相當吃緊,橋檢員1天得南北奔波,檢視10處以上橋梁是家常便飯,為了完成工作也只能以「目視」方式觀察橋梁外觀結構,就在報告書上一一打勾。
這位前橋檢員就表示,以此次南方澳的鋼索斷裂為例,在沒有專業儀器的輔助下,橋檢員只能以肉眼查看鋼索外的金屬圈有無斷裂、鏽蝕的狀況,真正被包覆在金屬圈內支撐橋身的鋼索,根本就無法得知其實際狀況,就算鋼索早已呈現金屬疲勞狀態,也只能等到斷了的那天才知道,如此的檢測方式,其實就是政府拿人民的生命財產在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