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可夢》VGC比賽向來採用本傳系列作品,由於只在任天堂主機發行,其他平台玩不到,在台灣的知名度並不如這三年引起抓寶風潮的手遊《Pokémon GO》;在電競圈也屬於小眾賽事。
「老實說,就是幾乎沒有關注度。」吳震提到,雖然《寶可夢》世錦賽從2009年起就進行VGC的相關賽事,但台灣直到2015年才有官方認證的積分賽舉辦;就算接連幾年都有台灣玩家挑戰世錦賽,卻也是吳比這次拿下冠軍後、透過大眾媒體報導,才讓更多人知道這項比賽的存在。
「有一些比較熟的同學會問我一些問題,」開學後的吳比,儼然變成學校的《寶可夢》大師。遊戲中有800多隻寶可夢,比賽只能選6隻;世界冠軍究竟用了哪些寶可夢,讓同學非常好奇。就讀師範大學的吳震,遊戲也變成了他跟同學間的話題,「有些比較不熟的也會過來跟我聊兩句這個(比賽)。」
「我們玩這麼久,終於有人看到,還滿開心的啦!」講到這裡,哥哥靦腆的外表下難掩興奮神情,活潑的弟弟發出歡呼、豎起大拇指猛按讚。畢竟現在這一番成績,是他們在台灣相對弱勢的賽事環境中拚出來的。
媽媽不限制 兄弟倆接連投入《寶可夢》賽事
吳震國小就接觸到《寶可夢》本傳作品。他回憶,最早應該是在任天堂掌機GBA(Game Boy Advance)上玩《紅/藍寶石》,「就是一直到2015年,那時候台灣辦了比賽,覺得好像很有趣,然後一研究發現『哇!這東西比我想像中難好多』,所以才開始認真打。」不到一年時間,他就在2016年首度取得舊金山世錦賽參賽資格,闖到第二天賽事才落敗。
至於吳比,是在吳震首度的世錦賽之旅後,才投入《寶可夢》VGC賽事。「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在Takashimaya(大葉高島屋)吃火鍋,然後哥哥剛從世界大賽回來,」談起這件事,吳比連場景都記得一清二楚:「哥哥就問我要不要一起去比,然後我們就找一天去買3DS跟卡帶。」
「因為那時候《究極日/月》不是說要中文化嗎?」吳震表示,先前的《寶可夢》本傳作品都沒有中文化版本,遊戲中除了有冒險劇情,對戰也要運用策略、道具,語言隔閡對吳比這樣的小學生而言並不友善。「可是我覺得中文化、他看得懂之後,是可以帶他進來一起玩。」
兩兄弟不但一起玩遊戲、還說要去打比賽,父母難道不怕耽誤學業?「沒有感覺耶。」羅茵如回想當初哥哥也是突然就跑來跟她說:「媽,我要出國去比賽了。」她二話不說就答應,讓當時還是高中生的吳震,沒有任何家人陪伴就跟著其他台灣選手遠赴美國。吳震回來後,又跟她說想讓弟弟參加,她也沒阻止,「因為我不大會去限制我的小孩做什麼。」
「我覺得每一個小孩,就是好像一顆樹;他會長成什麼樣子,就長成什麼樣子。」羅茵如強調,每個小孩都不一樣;做為父母,她不想要用一個標準去審核、去限制他們的行為,而是應該看見他們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所以他們現在兩個,愛幹嘛就幹嘛,你只要是個誠實正直善良的人;其他我覺得,應該是我看著你、哪裡需要我幫忙,而不是我要你做一個什麼樣的小孩。」
比賽少、積分低 台灣選手難拚世錦賽資格
自己有興趣、父母也支持,但在台灣要獲得世錦賽參賽資格並非易事,關鍵在於累積積分(Championship points)的難度。寶可夢國際公司(The Pokémon Company International)將全球劃分為北美、歐洲、南美及亞太共4個賽區,每個賽區又會舉辦不同層級的賽事,冠軍積分也大不相同,少則30分,最高層級賽事可達到500分。而台灣隸屬亞太賽區,選手要在賽區內累積積分超過一定門檻,才能獲得世錦賽門票;吳比參賽的兒童組是200分,而吳震參賽的大師組更高,要300分才達標。
「我一直就覺得台灣很吃虧,」羅茵如關心兩個兒子,特別也去瞭解相關的積分規則,「我們的選手很好,也很優質,可是它(官方)給台灣地區的比賽,第一個少,第二個積分也很低。」她進一步解釋:「澳洲一場比賽的冠軍可能就200分,台灣可能是30分、50分,然後比賽又很少;所以選手們即便非常優秀、拿了冠軍,他的分數還是不夠,他可能還是要去新加坡、香港。像他(吳震)連澳洲都去過,就為了拿參賽積分。」
「這也是我們滿不平衡的一個點,」吳震提到,很多一起奮鬥的台灣選手常覺得不平。雖說是亞太區,但像區域錦標賽、國際錦標賽等高層級賽事過去幾年大多都在澳洲舉辦,選手要飛8個小時前去南半球拚積分,「我們上面、北邊的都不是人?」
由於台灣選手獲取積分不易,就算辛苦拚進了世錦賽,通常也處於不利位置。在世錦賽的三天賽程中,非種子選手必須從首日的初賽打起,而種子選手可以直接進入第二天賽程;亞太區種子資格是由該年度累積積分前8名的選手獲得。「今年(參賽者)Day 1是289位,Day 2是78位,」吳震從實際數據分析種子選手的優勢,「可是78位裡面只有26位是Day 1打上去的,其他都是種子選手。」
不過相較於大師組的激烈競爭,青少年組(Senior)、兒童組參賽人數少,選手如果實力夠堅強,多參加賽事就有機會取得種子席次。以今年兒童組賽事來說,第一天賽程僅19人參加,有9人晉級到第二天賽事,晉級機率接近5成;而參加第二天賽程的選手共51位,也就是有42位是種子選手。
在吳震的指導下,吳比是台灣兒童組賽事的常勝軍;從2017年起,連續三年都擠進亞太區兒童組積分前8,取得世錦賽種子選手資格。「他沒打過Day 1,永遠都是從Day 2起步,」感覺這些年都從Day 1打起的吳震,語氣中似乎也有些羨慕弟弟。
明年升青少年組 期許三年內再拚一座冠軍
就算拿下了台灣史上首座《寶可夢》世錦賽冠軍,吳比言談之間似乎還是對自己缺乏自信,「我是實力很爛,但是運氣很好。」他更直呼吳震才是真正厲害的選手,童言童語為哥哥抱不平:「其實哥哥比賽的時候都是運氣不好;假如大會知道哥哥的實力,應該會直接讓他保送冠亞。」
吳震自己對運氣因素倒是看得很開,「我也有我沒打好的部分,那我會覺得我沒資格怪我運氣不好,因為我沒有做到最好。」
「這種運氣遊戲本來就是這樣,」他強調選手只能控制好你可以控制的部分,「你控制不了的,別人也控制不了,我們是公平的,對不對?那我們就是打好我們能控制的部分。」
而弟弟的實力,吳震認為跟他的自信呈現反比。在缺乏同齡對手的台灣,吳比也經常會與青少年組、大師組的選手對戰;「有時候他其實可以扳倒我們。」
「就是我希望他多給自己一點自信,他真的還滿沒有自信的。」吳震說。
根據《寶可夢》官方的分組規則,明年滿11歲的吳比將進階到青少年組,選手年齡層為11到15歲,賽事強度也會提升。不過貴為兒童組世界冠軍,面對新挑戰,吳比的回應還是比較保守:「我覺得......不太行。」他說,能進到前8強就很滿足了。
只是做為教練,哥哥對弟弟的期待可不只如此,「我希望他第三年能夠再抱一座(冠軍)回來。」但吳震也不希望給弟弟太多壓力,「就是不強求,但我覺得他可以。」
至於弟弟對哥哥的期待,就很直接了,「我覺得今(2020)年哥哥會抱著獎盃回來, 因為老哥超猛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