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驥在片中融入更生人重回社會、失智照護、母子情結等親身經歷,藉影像自剖療傷。電影也因他堅持創作自主,身兼導演、編劇、美術、剪輯、音效等職,個人色彩更強烈。
「母親」向來是張作驥電影的重要命題,《當愛來的時候》影射他對母愛束縛的反抗、《醉.生夢死》反映入獄前對母親來日無多的憂懼,新片《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以下簡稱《陌生人》)則是向母親的致敬與告別。
因性侵案服刑的2年4個多月期間,有一天張作驥讀到蘇軾〈定風波〉,「那首詞寫到『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我發現自己是那個狀態。其實在裡面可以閱讀很多書、寫很多東西,難得生命中停下來一段時間,讓你去做一些事情。我忽然覺得應該寫東西,但剎那間我對母親、家人,感覺空白,所以想寫關於『記憶』的題材。」身繫囹圄的他,構思一個失智症的角色,只是沒想到出獄不久,高齡近90的母親竟罹患同樣的病症。
張作驥 小檔案
1961年12月26日出生於嘉義
學歷:文化大學戲劇系影視組畢業
重要得獎紀錄:
- 2015年《醉.生夢死》金馬獎最佳剪輯、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
- 2011年國家文藝獎電影類得主
- 2010年《當愛來的時候》金馬獎最佳影片
- 2002年《美麗時光》金馬獎最佳影片
- 1999年 《黑暗之光》東京影展最佳影片、金馬獎評審團大獎、最佳原著劇本
- 1996年《忠仔》釜山影展評審團特別推薦獎、鐵撒隆尼卡影展最佳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