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所做的整理,這份協議包括了底下的主要內容:
智慧產權
中國同意在幾方面強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讓美國公司更易於透過民事和刑事訴訟追索竊取商業機密的賠償。協議中也對專利、商標及地理標示做了更嚴格的規範,以防止盜版和偽造。
雖然這些規範也適用於數位的侵權,不過批評者認為這一章處理的多屬「20世紀」的中國智慧財產議題,而未觸及到當今最迫切的一些問題,中國並沒有對打擊網路竊盜做任何全面性的承諾。
技術移轉
中國承諾不強迫美國公司以技術移轉來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根據美方官員的說法,這是中國當初加入WTO時的承諾,過去卻屢屢違反。在協議中,中國承諾未來不再要求美國企業在申請許可併購與投資交易時必須進行技術移轉。
食品與農業
中國同意放寬食品與農業的一些長期壁壘。這些壁壘多半和衛生標準有關,適用的產品範圍包括嬰兒奶粉、家禽、牛肉、豬肉、稻米和寵物食品。它也讓美國穀物生產者更容易取得基因改造糧食的生物科技許可。放寬這方面的限制有利美國農民出口更多的商品到中國。
金融服務
中國承諾一系列措施開放美國金融服務業的競爭,範圍包括銀行服務、信用評等、電子支付服務、資產管理與保險。美國也做出互惠承諾讓某些中國金融服務機構在美國得到非歧視性的監管待遇。這有助緩和美中貿易戰造成資本市場脫鉤的擔憂,確保美國金融業對協議的支持。
宏觀經濟和匯率政策
美中雙方基本上重新確認了在G20和IMF所做的承諾,不為出口商的利益而讓貨幣貶值,以維持市場機制為基礎的匯率。
雙方特別指出任何違反協議的行為將依法強制執行,這可能代表要交由IMF磋商或甚至是單方面施加關稅。
採購
美國總統川普念茲在茲要減少貿易赤字,因此美方持續推動要求中國大幅增加購買美國的商品。中國同意在兩年的時間內增加購買2000億美元的商品。
增加的部分包括製造業方面的採購,從飛機到汽車、鋼鐵、機具和製造共777億美元。能源產品如原油和液態天然氣增加524億美元,農產品包括油菜、肉品、穀類和海產增加320億美元。
協議中特別規定,採購「會基於商業考量以市場價格進行」,而「市場條件」將影響採購時機。這措辭引發農產品市場的疑慮,也使美國大豆價格下跌了1.4%。
另外,協議也分配了379億美元在服務的採購,包括雲計算、金融服務、旅遊業。
解決爭端
美國方面希望建立確保中國遵守承諾的機制。在協議裡建立了雙方高層官員定期會面解決違反協議行為的框架。如果在中國副總理與美國貿易代表層級的會談後,仍無法化解爭議,任一方都可基於誠信原則(good faith)施予關稅等懲罰措施。
手續程序
協議的最後一章涉及了手續,例如協議在簽署後30天生效,同時雙方都有6天時間撤銷協議的權利。它也提到華府與北京將就新的談判時間達成共識--不過其中未提出時間表。
美中官員說他們已經準備好開始第二階段談判,可能促成進一步削減關稅。不過在今年11月美國大選之前能否達成協議並不清楚。
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