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網站就在最近一篇報導中警告,美國必須正視類似FAST這種大型設備投資,正在吸引中國海外研究菁英,從原本的工作和寄居的美國和西方國家,返回中國做研發。
根據《科學與公共政策機構》期刊所做的一份調查,從中國籍科學家發表論文時隨附的住家地址,可以發現在2017年中,從美國返回中國工作的中國學者人數,約有4,569人;相較之下,2010年時中國返鄉學者僅有2,703人,等於是在這7年間人數就成長了7成。
彭博社的報導分析,雖然中國學者鮭魚返鄉的原因可能很複雜(例如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以及川普政府對中國研究人員竊取技術的猜忌而選擇返國服務),但過去幾十年北京在科技設備投資以及科學教育上砸下了大筆資金,對海外人才無疑形成了一個極大的回流誘因。
數據顯示,在2010到2017年間,中國全境投下的研發相關費用是以每年平均成長17%的速度快速爬升;相對而言,美國政府和民間同時期研發經費年成長率僅有4.3%。雖然以實際金額來說,美國的研發經費仍占全球總研發額25%,超過了中國的23%;但此一些微優勢,有可能到了2019年就會翻轉。
彭博社認為,中國可能取代美國科學領導地位的說法,絕非危言聳聽;就以貴州FAST望遠鏡的例子來看,中國在電波觀測方面的研究雖有幾十年的歷史,但過去由於先進的大型觀測設備都遠在國外,中國天文學者只能依賴外國機構安排,或是參與國際性的研究合作,因此進展緩慢;如今,在貴州的大型天文台啟用之後,中國政府和學術單位將有機會主導電波天文觀測的步調和方向,同時吸引海外研究菁英返國,無形中鞏固了中國的境內研發能力。
資料來源: Bloomberg, Univers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