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的疫苗開發,正朝合成胜肽疫苗、重組病毒疫苗、DNA疫苗、次單元疫苗4方向進行,其中胜肽合成疫苗及DNA疫苗進展已陸續展開「小型動物測試」,預計3至5個月取得動物實驗結果,順利的話半年內可進入臨床前試驗及臨床人體試驗,最快一至一年半內推出疫苗。
開發團隊如何進行動物測試?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所長陳信偉接受本刊採訪說,疫苗開發須經實驗室驗證,目前正進行小動物測試,選擇的是成本最便宜的「小鼠」(mice),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白老鼠,第一階段可能先以一組6到10隻小鼠進行測試,接著再做一次驗證,一旦結果具有「再現性」,才可推進至下一階段。
他說,經小動物測試後,就會申請GMP認證並進行初步的「毒理試驗」,屆時可能採用「大鼠」(rat)或兔子測試,後續並視測試狀況調整、考慮是否再加入其他動物測試。完成動物測試、毒理試驗等階段後,最後還要向衛生福利部申請臨床試驗。
電影中,常出現實驗室拿猴子或黑猩猩作為疫苗測試的動物,陳信偉說,除了人道因素,猴子或猩猩的成本也非常高,「可能比養一個人還貴」,加上牠們若待過野外,也可能感染過未知的病毒,不一定適合做疫苗測試,因此不會是動物測試的首選。
至於其他單位的疫苗開發,中研院在短短2週就成功合成毫克級瑞德西韋,但動物測試須花3到4個月,完成所有程序估要1年到1年半之間。而宣布與美國國衛院(NIH)結盟開發疫苗的高端疫苗公司,目前正進行檢測試劑開發,預計3月進入實驗動物血清中和試驗、實驗動物毒理試驗,盼今年上半年完成動物試驗、下半年啟動人體臨床試驗;法人估檢測試劑、疫苗將分別於今年第二季、2021年下半年上市;國光生技則力拚今年進入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