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0 20:07 臺北時間

【李登輝談生死(上)】「我隨時離開都沒有關係」 李登輝生前專訪親述生死觀

mm-logo
時事
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由李登輝搭配連戰代表國民黨,順利當選。(達志影像)
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由李登輝搭配連戰代表國民黨,順利當選。(達志影像)
前總統李登輝不幸於7月30日晚間病逝,享壽98歲,他的一生可說是一部台灣近代史,橫跨日治時期、國民黨威權時期以及民主開放時期,他在12年總統任內推動民主改革不遺餘力,也成為中華民國史上首位民選總統,美國《TIME》雜誌還曾封他「民主先生」美名。
記者在李登輝生前2度前往士林翠山莊專訪他,在長達4個多小時的訪談裡,他暢談人生哲學、國際關係與夾在美中兩強之間的台灣民主發展,對於自己的生死,他也絲毫不避談,反而十分開朗地說:「我可以隨時離開都沒關係。」
因病昏迷5個月的前總統李登輝,30日因病況急轉直下,引發多重器官衰竭,在家屬隨待在側下安詳辭世,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享壽98歲,包括妻子曾文惠在內的家人都隨侍病榻。李登輝生前曾多次發願,死後想把骨灰灑在玉山,永遠跟台灣在一起,他把原因說的雲淡風輕:「過去沒有去過,死了以後再去」。
前總統李登輝的一生,見證台灣近代變遷。照片為2016年11月他出席公開活動時的身影。

我隨時離開 都沒有關係

李登輝生前創下台灣民主史上多項紀錄,他是中華民國第一位台灣出生的國家元首,也是首位由台灣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12年又4個月總統任期結束後,也是首位卸任時完成和平政黨輪替的總統,被視為落實台灣全面民主化的重要領袖,更被美國《時代》雜誌稱為「民主先生」,實為台灣民主發展過程中不可磨滅的人物。
李登輝宣布終止長達43年的動員勘亂時期,也正式開啟憲改,是台灣民主改革重要里程碑。(李登輝基金會提供)
晚年長居士林外雙溪翠山莊的李登輝,生前曾接受記者專訪,我們試圖瞭解他的哲學觀及對生死的看法,已經90多歲的李登輝為了這場採訪,從前一天下午起就待在書房裡,把幾本最愛的哲學書籍再重新翻閱一遍。
長達4個多小時的訪談中,李登輝顯得精神奕奕,思緒、理路都十分清晰,耐心回答記者提問之餘,還不時一一詢問在場記者的出身,態度十分平易近人。談到生死問題,他也毫不避諱自嘲來日無多,但卻語氣豁達地說:「我隨時離開都沒有關係。」
李登輝就讀高中時與家人拍攝全家福。(李登輝基金會提供)
 
出生在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李登輝小時候家裡都講日語,直到8、9歲他才跑到三芝的媽祖廟學說台語,當時媽祖廟的人常用台語大聲朗讀《論語》,讓他對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留下深刻印象。

少省思生死 研宗教哲學

李登輝認為,從「未知生、焉知死」這句話看得出中國人自古自私又愛享受,為了生而不知死,成為中國傳統思想最大毛病,「我覺得中國是被儒教思想害死!」他說,儒家思想教人孝順、盡忠,又以天、地、君、親、師「五倫」僵化人的思想發展,卻沒教人如何因應面對新時代的變化,才讓中國人變成現在這樣。
在日治時期長大的李登輝(右),讀小學時就對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有深刻印象。(李登輝基金會提供)
當時日本青年團都有坐禪修練,李登輝為了磨練太過自我的個性,13歲加入哥哥李登欽的青年團開始坐禪、苦行,試圖降低自我意識,但直到受洗成為基督徒,才真正體會「無我」的境界。
李登輝回憶,當時他念台北高校,接受的都是日本教育,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當時念的《岩波文庫》,包括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盧梭的著作都念過,這些從歐洲傳到日本的思想當中,討論最多的哲學就是生死問題。
李登輝就讀高中時曾參加劍道部,留下這張身穿劍道服裝的帥氣照。(李登輝基金會提供)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生死。」16歲時,李登輝說阿嬤過世,7個家人突然走掉一個,他開始思考「死亡到底是什麼?」「人死亡後又會如何?」等課題。他說,他徹底瞭解死亡本身的意義就在於「我們要如何活下去」「有意義的生」,並開始大量閱讀許多宗教及哲學的著作,認真去了解死亡是什麼,了解生與死是互為表裡的一體。
李登輝說,他這一生,是先有哲學,再有宗教、才有政治,人生路是這樣逐步往前,講話才「有所本」。談到這裡,他還笑著提醒:「不要說我亂講話!」他回憶,自己小時候把從百科全書裡取得的資訊,用來指責老師教錯,為此母親還勸誡他:「你不要這樣(批評老師),要理性一點。」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