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一個三歲男童有類似感冒的跡象。喉嚨痛、發燒症、咳嗽症狀持續六天之後,被送進了香港的伊利沙伯醫院的加護病房。但是病情仍急速惡化,咳嗽加劇、呼吸困難,最終不治。
醫生對男童病情快速惡化感到不解,把他的痰液樣本送到了中國衛生部,經過標準檢驗程序仍無法確認病毒的種類。病毒專家決定把樣本送到幾個國外大學協助檢驗。經過三個月的抗體配對分析之後,確認這是流感病毒的變種,但過去從未曾出現在人體出現:病毒名稱是H5N1,或稱「禽流感」。
科學家們向全球發布警告,中國政府隨後撲殺了150萬隻雞。其他感染案例被嚴密監控和隔離。總計在這一年內,共出現18起人類感染禽流感案例,有6人死亡。
《大西洋期刊》的醫療專欄作家James Hamblin認為,這算是一次成功的全球防疫。不過防疫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這個疾病的症狀太嚴重。
他說,H5N1的致死率大約是60%,一旦染上就有可能不治。不過自2003年以來,因為這個病毒而死的人數只有455人。(比較「溫和」的流感病毒致死率大約是0.1%,但每年可導致數十萬人喪生。)
另一方面,H5N1這類病毒對人體帶來的症狀較嚴重,也代表被感染的人較可能馬上送醫、被確認和隔離,不然可能很快就送命。所以感染者強忍不舒服仍趴趴走散播病毒的機率也大幅減少。
如今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病毒正式名稱SARS-CoV-2),它所引起的武漢肺炎(疾病正式名稱COVID-19),目前看來致死率大約低於2%。但是,或許低致死率才是這個病毒值得擔心的地方。
根據Hamblin的解釋,冠狀病毒類似於流感病毒,它們在人體內演化到會「讓人生病,但又不至於致死」,好達到病毒極大化擴散的目的。相較之下,在過去出現的兩種新型冠狀病毒疫情--SARS和MERS--都是從動物傳播到人身上,它們和H5N1一樣,對人有很高的致死率,也極少出現溫和或無症狀的病例。這兩者疫情,最終的死亡人數都不到一千人。如果它們有較多無症狀病例的話,疾病的蔓延恐怕會嚴重許多。
武漢肺炎不如SARS致命,但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SARS的三倍。它會讓人感到身體不適,但是症狀卻未必明確可預期。這個新病毒最危險的地方,或許就在於它有時可能完全不會出現症狀。例如鑽石公主號上,就已經有14個美國人被檢測出呈病毒陽性反應,卻完全沒有出現症狀。
隔離防疫通常是傳染病爆發第一個手段。例如中國在傳出大規模疫情後,從武漢封城,逐步擴及到湖北到鄰近省市,總共對上億人口的區域進行了隔離管制。
但是相較於隔離措施對社會和經濟帶來的重大衝擊,它所達成的防疫效果顯然不成比例。在防堵病毒優先的政治壓力下,各國政府不斷拉高防疫措施。不過即使有最理想的隔離措施,病毒的擴散可能也不可避免。對病情明顯的人量測體溫這個策略本身就有問題,因為身體完全沒有感到不適,正常工作、逛街、旅遊的人也有可能傳播病毒。
哈佛流行病學教授利普西奇(Marc Lipsitch)在大西洋期刊的訪問中說:「我認為最終結果可能是,這個病毒是隔絕不了的」(I think the likely outcome is that it will ultimately not be containable)。
利普西奇教授預測在未來一年之內,全世界可能有40%到70%的人們會感染到導致武漢肺炎的病毒。
不過,他也特別強調,這並不表示這些人必然病情嚴重,可能有的感染者病情輕微、或完全沒有症狀。它可能像流行性感冒一樣,對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有致命危險,但許多人可以未經治療而痊癒。總體來說,得到流感病毒後有14%不會出現症狀。
並不只有利普西奇認為病毒會持續廣泛傳播。不少流行病學家相信這次的疫情,會成為一個新的季節性流行病。未來人們可能就像防流感一樣,必須防範季節性的武漢肺炎流行。
參考資料:Atla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