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報導,先前芬蘭進行「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隨機挑選2,000名失業者,年齡為25至58歲間,每人每月可領取560歐元(約新台幣18,123元),從2017年進行到2018年,盼基本收入保障有助於改善失業者的就業問題。
實驗最終結果於當地時間週三(6日)公布,與去年2月公告的大致相同,有助於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提升人們的幸福感,使財務狀況更安全,但無助於改善就業狀況。
實驗進行的第一年,18%的基本收入實驗參與者找到工作,與對照組基本上相同;第二年,獲得基本收入的人當中,有27%的人有工作,只比對照組高出2%。不過,實驗報告也特別說明,政府會處罰沒有積極找工作的失業者,這間接導致2018年的實驗結果失真。
當全球面臨武漢肺炎(亦稱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向來社會福利獨傲全球的北歐國家芬蘭,也同樣受到重大衝擊,也再度引發實施「基本收入」可行性的討論。
不過,芬蘭首相桑納馬林(Sanna Marin)表明並不打算實行「無條件基本收入」,其與所屬的五黨聯盟(five-party coalition)希望推動「負所得稅」(negative income tax),意即有工作的低收入者,不用向政府繳稅,政府還會反過來給予額外補貼。
VATT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卡里哈馬萊寧(Kari Hamalainen)認為基本收入並未完全發揮作用,若對全民實施基本收入的作法「代價將是昂貴的」。
芬蘭的社會事務和衛生部長(minister of social affairs and health)凱薩佩科寧(Aino-Kaisa Pekonen)則正面看待實驗結果,表示「可用於改革社會保障體系。」
當地的社會保險機構凱拉(Kela)的研究經理席格蕊(Signe Jauhiainen)也同樣抱持正面看法,認為人們需要提交申請的文件數量減少了,能提高對於所得的保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