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學自今年4月起實施「新學習指導要領」,不但正式納入英語與程式設計課程,所有科目也都導入了「深度學習」的教學模式,在腦力激盪中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態度。然而,目前日本仍有武漢肺炎疫情,因此在實現這些目標的同時,也必須兼顧抗疫,讓許多學校都傷透了腦筋。
過去日本教育有過於重視知識吸收與標準答案的弊病。「深度學習」或稱「積極學習」(active learning, AL)則讓孩子在聽老師講解、閱讀參考書之外,也自己找資料、與同儕交換意見,從中獲得新發現、新想法與成就感,這是「新學習指導要領」的教學目標之一,小組活動與同儕對話在這種教學方式當中,是不可或缺的。
武漢肺炎跋扈,新教育政策也為之生變。日本文部科學省16日更新了針對學校的衛生管理指南,將「兒童學生長時間、近距離且面對面的小組作業」視為感染風險高的活動。「特定警戒都道府縣」等重大疫區的學校自然不得實施小組教學,即便是感染擴散並不明顯的地區,要實行小組教學活動,也必須慎重地做好防疫措施。
日本文科省的負責人說明,學校應該在教學實施方式上下功夫,像是縮短談話時間。教育現場在苦於該如何兼顧主動學習與防疫之下,祭出各種辦法因應。
大阪市長松井一郎就發放了醫用面罩,供小學到高中學生在學校穿戴。當地中野小學便在小組活動時,讓孩子戴醫用面罩。校長牧野說,酷暑之下,穿戴醫用面罩非常辛苦,因此僅限於對話時短暫穿戴。然而,這也帶來了別的問題,大阪小兒科醫會表示:「小孩穿戴醫用面罩有中暑與受傷風險,在學校生活當中是不必要的。」
京都某間公立小學,去年起就實施了小組教學,重視同儕討論,許多孩子都積極參與,但在疫情影響下,今年無法繼續這樣下去了。「課堂上無法實行最熱烈的4、5人討論。雖然這也是無可奈何的……」教頭(約相當於副校長)語帶懊悔地說。於是,京都當地小學便以種種方案,取代多人小組活動,例如2人一組保持距離、短時間的討論;聽別人發表,再個別發表意見;或者將各自的想法印成報告分享。
日本研究「主動學習」的教育家溝上慎一強調,主動教學「重要的是聽取他人意見,深入思考。主動學習有多種實行方式,一味進行小組活動並非主動學習」。為了在武漢肺炎風暴中持續這種學習方式,「學校應該不拘泥於過往的授課方式,在衛生管理指南中探索可以做到的事」。
資料來源:產經新聞、幻冬社GOLD ONLIN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