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過往的兒少節目,多重視學齡前及6至12歲學齡兒童,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公視觀察年輕世代高度關注社會議題,卻缺乏管道發聲。2016年規劃《青春發言人》節目時,兒少組長舒逸琪動念製作專門給15至18歲青少年看的節目,邀請不同族群的年輕人,藉由議題討論增加思辨能力。
近十年來因電腦、手機與平板電腦等移動裝置普及,全球傳統媒體的兒少觀眾流失近一半,舒逸琪認為,是時候跟傳統媒體分手:「做任何節目,一定要找到受眾喜歡的管道並做出市場區隔;製作青少年節目,第一步就是要網路化。」
顧及網路世代偏好短影片,企劃《青春發言人》時,便將電視台每集45分鐘的固有節目長度,縮減成15分鐘,每週製作一集,採電視台與臉書粉絲團同步首播。
播出2年後,舒逸琪發現,操作社群網站需要更大量、多元主題的影片,才能有效且廣泛地觸及更多青少年。2018年她在YouTube成立專屬頻道,捨棄傳統每週錄製一集節目的做法,每週在YouTube上架2至3支、每支3至15分鐘的影片,再從這些素材挑選、製作成單集15分鐘的節目,每週日於公視播出,節目製作費平均每分鐘1至2萬元。
製作人賴彥如走訪校園,了解青少年的煩惱,邀請網紅與藝人分享自身經驗。
多元主題的影片內容涵蓋憂鬱症、同性戀、霸凌與國族認同等議題。舒逸琪表示,過往兒少節目較多上對下的溝通與教導,「從國外影展觀摩獲得啟發後,製作節目時更著重對話平等,溝通時尊重青少年是獨立個體、從他們的眼光看事情。」
《青春發言人》連年入選紐約電視獎、美國聖地牙哥國際兒童影展等獎項,今年〈我的彩虹家庭〉及〈國族認同〉2支主題影片,更分別入選德國慕尼黑兒少影展、世界公視大展INPUT,展現台灣青少年對時事的關心和思考方式。
除了較嚴肅的議題討論,製作人賴彥如更走訪校園,了解青少年的社交與感情等煩惱,邀請網紅與藝人分享自身經驗,幫助青少年解惑。例如在第3季《青春發言人》中,訪問到以《水下三十米》獲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的大霈,講述她主持節目時,因準備不夠遭製作人飆罵、從挫敗中成長的經歷。
青少年不喜歡經過設計的內容,所以節目的敘事方式和製作思維都要改變。
大霈透露,接受《青春發言人》訪問前,以為要散發滿滿正能量,像是講出自己雖然不爽被製作人罵,仍憑著堅強意志撐下去等等,「但製作人希望我展現出真實面,老實說出厭世、想放棄的念頭,因為這樣才能換位思考,同理青少年的感受。」
賴彥如分析:「以前做電視節目要求包裝精彩的故事,但青少年看多了新媒體、YouTuber的真實反應,不喜歡經過設計的內容和有距離感的明星,所以節目的敘事方式和製作思維都要改變。」
為吸引青少年觀看,《青春發言人》更嘗試不同行銷手法。如向青少年徵選影片,再交由獨立樂團「老王樂隊」譜寫出代表20世代年輕人心情的歌曲,攝製成影片上架。另外也與熟悉新媒體操作的外部製作單位合作,將法律、歷史等主題以趣味動畫呈現。例如講述台灣歷史人物與事件的《台灣史!不能只有我看到》系列影片,就是交由「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團隊編撰腳本,再製成10支動畫影片。
《台灣史!不能只有我看到》系列,在《青春發言人》臉書粉絲團點閱率排名前5名,也吸引駁二動漫倉庫、故宮南院與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等藝文展場向公視外借影片布展。
新媒體時代要不斷連結想被大家看到,就要不斷走出去跟外界發生關係。
新媒體使用的語彙、邏輯與傳統媒體不同,賴彥如在製作影片的過程中與年輕團隊不斷拉扯:「以前被訓練寫出來的稿子,要連國中生都能看得懂。但新媒體的用語和邏輯卻不是這樣,常寫出一些連我都看不懂的哏。慢慢學習才發現,年輕人習慣使用網路,看不懂的哏自然會去搜尋或在影片下方留言提問,反而引起更多討論。」
公視目前在新媒體自營專屬頻道的其他節目有《誰來晚餐》《藝術很有事》《水果冰淇淋》等,但不論粉絲追蹤數、影片點閱次數或2019年新增的Instagram粉絲追蹤數,《青春發言人》皆排名第一。
《青春發言人》一方面要維持節目品質,又得兼顧社群經營,賴彥如直言:「新媒體世界變化太快,有時覺得好累。尤其經營以圖片為主的Instagram,上傳的影片最長1分鐘,跟平常做節目的概念完全不同。但因為知道高中生族群在那裡,必須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推廣。」
舒逸琪分析,《青春發言人》臉書粉絲以30歲以上的師長、家長占多數,其次是大學生;YouTube觀眾主力群平均為15至24歲;Instagram則以高中生居多,三個社群粉絲喜好不同。「臉書粉絲團觀看數第一名的影片〈仁德醫專死亡體驗課〉,累積484萬次點閱,二、 三名是〈吃不完的營養午餐可以怎麼處理呢?〉與〈我的彩虹家庭〉。YouTube第一名則是YouTuber小玉專訪,累積164萬次觀看,二、 三名皆是討論憂鬱症。」
賴彥如回憶,第一次看到影片在臉書上有四百多萬次點閱,意識到只要選對議題,就能像病毒一樣擴散,「這在電視完全感受不到。新媒體時代就是要不斷連結,既然覺得東西好、想被大家看到,就要不斷走出去跟外界發生關係。」
噴發社群力 賴彥如小檔案
1980年出生於南投
現任公視節目製作人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 2017年至今 《青春發言人》節目製作人
- 2014~2017年 《誰來晚餐》《老師您哪位》《下課花路米》《青春發言人》節目企劃
- 2013~2014年 戲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與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製作統籌
- 2011~2013年 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研發組組長
- 2006~2011年 《流言追追追》節目企劃
看見新世代 舒逸琪小檔案
1973年出生於台北
現任公視兒少組長
學歷:美國紐約大學布魯克林學院電視廣播研究所
經歷:
- 2017年至今 公視兒少組長
- 2016年 《青春發言人》節目製作人
- 2014~2015年 《老師您哪位》節目製作人
- 2013年 《好好吃食驗室》節目企劃統籌
- 2011~2013年 《來我家Fun暑假》《誰來晚餐》節目企劃編劇
- 2001~2009年 《下課花路米》節目製作人
- 1998~2001年 《我的朋友皮丫努》《別小看我》企劃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