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力拼再生能源,希望在2025年達成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的目標,也因此帶動離岸風電等綠能產業發展,再生能源企業大舉在台投資與擴大在地徵才。全球最大的離岸風電企業沃旭能源(Ørsted) 2016年率先來台灣發展離岸風電,2018年4月通過遴選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併網容量為900MW,2018年6月通過競標取得大彰化離岸風電計畫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風場920MW併網容量。
你想過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風場運維工程師」嗎?快點影片↑看看這份熱血的工作吧!
其中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建造工程如火如荼進行中,更超前佈署風場運維規劃,於日前啟動招募25名風場運維工程師,釋出包括高壓設備、風場設施、風機運維等三類職缺,這些工程師將成為沃旭首批在台招募並培訓的本土運維菁英,預計於2022年起投入大彰化離岸風場運維工作。然而對一般民眾來說,離岸風電這個新興的綠能產業實屬陌生,尤其離岸風場運維工作(operations & maintenance)更是難窺究竟!沃旭能源運維經理彭冠傑以及擁有30年運維工作經驗、來自丹麥的克勞斯(Claus Vinther Poulsen)特地為我們解惑。
運維團隊 日常風景
沃旭能源運維經理彭冠傑,大學念的是電機工程,曾任職於風力發電機公司並派駐日本工作,他於2019年進入沃旭能源擔任運維經理,目前負責籌備運維團隊。彭冠傑說,「這些運維工程師未來將成為大彰化離岸風場運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肩負守護大彰化離岸風場的責任,負責海上風機以及離岸風電設備的維護及狀況排除,確保風機穩定運作與風場營運最佳效能,就像是離岸風場守護者。」
彭冠傑介紹運維工程師的一日行程,「沃旭運維團隊未來將進駐位於台中港的運維基地,上班地點是預計於2022年完工啟用的沃旭亞太旗艦運維中心,從台中港搭乘沃旭為台灣量身打造的全球第一艘台灣籍運維作業船(service operation vessel, SOV),前往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進行運維工作。」和陸域風場維修人員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下班開車回家,而沃旭能源台灣運維工程師未來下班後,回到的是溫暖安全「海上的家」—運維作業船SOV。
「他們可以在運維船上的健身房運動紓壓,或是在休閒娛樂空間一起看電影,每天有專屬的廚師為運維工程師料理餐點。」彭冠傑說:「運維工程師在舒適又安全的船上能好好休息。第二天再繼續回到風機進行維修工作。」由於沃旭能源的大彰化離岸風場距離陸地約35~60公里,單趟船程就要約3小時,來回至少5~6小時。「所以最有效率且安全的做法,其實就是住在海上的運維船。在海象不穩定時,海上運維船提供了一個更安全的工作環境,減少工程師在通勤上的不便,也讓他們能夠獲得足夠的休息。」
全新運維中心 本土運維菁英
沃旭客製打造的SOV運維船堪稱海上旅館,大約可容納60名運維工程師外加船員,船上提供舒適的船艙、休閒娛樂空間、健身設施、餐廳。這艘運維船是為大彰化離岸風場量身打造的運維作業船,也是全球第一艘因應台灣海峽獨有的地理環境以及複雜險峻的海象狀況所設計的SOV,以沃旭歐洲運維船隊的設計為基礎並加以優化升級。這艘運維船不僅舒適更將搭配先進科技,例如動態補償舷梯,可將舷梯升至半空,讓風機運維工程師直接從運維船上走路去上班(walk to work),抵達風機維修。沃旭也與台灣船運業者簽訂15年的SOV合約,助攻台灣廠商跨足離岸風電產業。
沃旭更選定台中港打造亞洲首座運維中心,結合SOV運維作業船預計於2022年初完工,以台中港為基地,進行大彰化離岸風場的運維工作。談到運維中心跟運維船,克勞斯表示,沃旭能源是離岸風電企業中唯一擁有開發、建造、運維、除役一條龍經驗的業者,相較於其他同業一般外包風場運維業務的作法,沃旭堅持打造自有的專家團隊,這是因為風場生命週期長達25-30年,為確保最佳營運效能,以及長期深耕市場的營運策略所做出的決定。他被派駐台灣的重要任務,就是將沃旭歐洲運維團隊的專業經驗與知識帶到台灣,從頭建立一支本土運維菁英團隊,他也期望看到離岸風場的運維專業能夠在台灣發芽並落地生根。
「離岸風電運維工作,不僅為台灣創造出全新的產業商機,並可為優秀維修技術人員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工作型態,更是一份穩定發展且拓展視野的工作。」克勞斯說:「培訓一名離岸風電運維人員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除了基本的講習以及高空、海上訓練,也有機會到歐洲實習,實際跟隨經驗豐富的運維人員實地操作,獲得第一手經驗交流,由於沃旭獨特的商業模式,才能夠提供這樣的難得機會。」
克勞斯指出,沃旭在全球擁有超過26個營運中的風場,以及來自不同國籍和文化背景的員工,因此本次招募運維工程師也需具備流利的英語能力和良好的溝通技巧,這不僅是為了接受國際化運維培訓課程,也是讓這些人未來在跨文化團隊中能夠更好地與同仁溝通合作。此外,這也是一份極度要求體能的工作。以一支8MW風機為例,高度達192公尺,相當於50層樓高,葉片長度75公尺,相當於一架波音747飛機長度,更是重量達900公噸的龐然大物。「雖然現在風機內部都有運維電梯,但有時候工程師還是得自己爬上去。」所以要成為運維工程師,除了電機、機械工程的專業知識外,擁有良好的體能、以及對於在海上及高空工作有意願且不懼高、不暈船都是必須的。
冒險精神 責任至上
談到對於體能的要求,彭冠傑說:「這也是為了同仁的安全著想,第一次訓練時我會讓新人試著爬樓梯,不要直接坐電梯。甚至早年的風機沒有配置電梯,我們一天都至少要爬兩趟,等於每天都有健身」彭冠傑笑著說。相較於彭冠傑陸域風機的經驗,曾在全球各地多個離岸風場都工作過的克勞斯補充:「離岸風機的維護比陸域上風機困難許多,在海上可能遇到許多天候的變數,因此增加在海上工作不確定的因素,運維工程師的體能和應變能力都是必要的。」
作為運維人員,第一個就是不能懼高,其次就是不能怕水。「你是否可以穿著全套裝備,從五米高處跳入游泳池?在一開始我就會告訴新人在船上的風險,不要進來後半年,才知道自己不適合這項工作。」克勞斯說:「但暈船倒不是太大問題,因為我們的SOV採用先進船舶動態定位系統(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能夠即時修正船身、保持船隻固定,減少風浪起伏造成危險或人員不適。」
克勞斯表示,運維工程師必備的體力跟電機專業外,人格特質也很重要。「一定要有冒險的心,才能接受這樣的挑戰。」另外負責任也是重要特質,運維作業都是以團隊運作,一組風機至少要好幾人一起保養跟維修。團隊的互信合作不可或缺,「我常說,對的團隊可以創造奇蹟,」克勞斯認真地說。
海上生活 放眼未來
另一項運維工程師要克服的就是海上的生活,不同於陸域風機的運維,離岸風電運維工程師每次出任務,必須在海上住一段時間才能回到陸地上的家。家庭的支持與理解非常重要。克勞斯30歲時從陸域風電轉到離岸風電產業擔任運維工程師,多年來家人早就習慣了克勞斯這種「逐風場而居」的生活。「他們也跟我到希臘住了一年,美國、澳洲也待過,這已經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了。」彭冠傑表示,很喜歡這種海上男兒的工作模式,因為一連幾日的海上工作,代表著每次放假有更長的時間可以安排假日活動,「這比超九晚五固定上下班,更能好好地陪伴家人。」
都是工程師出身的克勞斯跟彭冠傑也提到運維人員的未來性,對於想投身這個產業的年輕人,兩人提出了建議。彭冠傑表示在沃旭,運維工程師除了是一份長期且穩定的工作,更有機會轉到內勤工作,甚至轉型為管理人員,彭冠傑建議新人:「保持一顆學習的心和積極正向的態度,就會不斷地進步。」
克勞斯則回想起自己在希臘擔任駐點人員時,有一天突然接到總公司的電話,希望他能轉任管理職位。「一開始我是拒絕接任的,」克勞斯說。後來克勞斯深入瞭解公司培育運維人才的願景,幾經考慮後最終接受這個挑戰轉任後勤,負責運維工程師招募與訓練,他認為站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也讓自己獲得不一樣的成就感。「不可否認的是,有時還是會懷念那些舊時光,想念海上刺激又充滿挑戰的生活,」克勞斯說:「在當工程師之前,我的夢想是當水手。」談話瞬間,克勞斯出現了一種天真神情,彷彿他又回到了馳騁海上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