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今(25日)上午出席第七屆優良暨資深典範護理人員頒獎典禮暨記者會,受訪表示先前就有提及武漢肺炎後續發展可能有2種,包含流感化與人類共存許久或是如SARS一般,出現嚴重致死率但逐漸消失的情況,「但現在看起來,流感化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如今全球已有超過2,300萬人染疫,有專家指出該病毒愈來愈適應人體,可能有流感化趨勢,加上昨(24日)傳出有一名香港男子時隔4個月後又被確診,且研究團隊指出他被2種不同病毒株感染,是全球首個被證實、見諸論文的重複感染案例。
對此,陳時中指出台灣有對付流感經驗,不過面對武漢肺炎流感化的議題,「目前只能說這也是有可能性,但慢慢看起來,這可能性越來越高」而這個可能性也是在指揮中心模擬的範圍內,因此目前就防疫來講還言之過早。
另外,德國先前實施凡自高風險地區返國者一律強制篩檢,2週以來卻造成病毒篩檢實驗室瀕臨崩潰,如今德國作出調整,改為必須隔離14天,但若隔離第5天願意自費檢測且結果為陰性,可提早結束隔離。
針對德國防疫政策轉彎,陳時中表示,入境普篩是一種防疫手段,但篩檢時有無注意到偽陽性或偽陰性所造成的結果,及後續是否能承擔,會視每個國家情況不一樣,而應就疫情發展的可能性及適應情況去做相關的判斷。不過就台灣而言,陳時中指出若要進行大規模普篩,可能造成偽陽性、偽陰性的後果,「我們很難去承擔」,所以才決定不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