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健保署打算將8大類共352項自付差額醫材訂定收費「天花板」,並於8月初推行上路,此舉卻引發醫界大力反彈,後來改由各大醫學會制定「極端值」上限。不過由於塗藥血管支架之功能分類,則因功能分類,需要新增代碼,必須等待共擬會討論後,才能盡快定出極端值。
健保署已於昨(31)日正式公告,從9月1日起改採醫療院所收費極端值管理,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我們就根據學會所訂定的極端值,8月24號已發文給超過極端值的醫療院所,希望檢視他們的收費標準。」相關單位須於9月底前改善,未來也不排除研擬相關條款,針對未配合的醫療單位進行懲處。
健保署也說明未來管理方式,採醫療院所「收費百分位」的概念,若以同樣醫材在所有醫療院的收費從低到高排到100,若設定好此百分位門檻,超過就視為極端值。黃兆杰舉例表示,假設第60家為百分位,超過就是極端值。
目前已訂出7大類醫材包括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生物組織心臟瓣膜、淺股動脈狹窄塗藥裝置、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調節器、複雜性心臟部整脈消融導管、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等,都改以院所費用極端值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