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校長廖慶榮任期明年2月將屆,儘管校方尚未正式公告校長候選人名單,但本刊掌握,有意參選的有4人,包括現任台科大副校長江維華、曾任台科大副校長的李篤中、台科大機械系教授鄭正元及台大機械系教授顏家裕。
校內知情人士轉述,校方8月28日召開遴選委員會,原定議決這次校長候選人名單,未料,因李篤中過去受聘中國「長江學者」講座教授,遭質疑違法兼職、不符參選資格,最後決議,待函請教育部解釋後,再決定候選人名單。
本刊取得當天會議紀錄,文件顯示,台科大校長遴選委員會決議請人事室函請教育部解釋二件事:一、校長候選人若曾任或現任中國學者(例如長江、楚天、閩江學者),是否影響參選校長資格?二、若曾任或現任中國學者,是否符合教育部禁止赴中兼職或兼課的規定?(教育部98年12月2日台陸字第0980203497號函規定,兩岸公立學校交流,研究、教學人員交流部分僅限於一般交流常態之短期客座講學,不能涉及聘任我方人員擔任教職或研究職務)
李篤中參選校長爆爭議,主因是他曾獲聘2006年度中國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聘任單位是哈爾濱工業大學,聘期2007至2009年。他在《科學中國人》2009年01期受訪曾說:「對我來講,長江學者是一個很高的榮譽。在整個申報過程中,哈工大都很重視,我希望自己很快能拿出成果,為學校的發展建設做一些貢獻。」但向本刊爆料的校內資深教授直言,「至少受聘3年又拿錢,這已不是教育部所稱的短期兼職了!」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起於1998年,由中國教育部和李嘉誠基金會共同推動,在中國被認為是僅次於院士的學術榮譽。根據本刊取得的《「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長江學者聘任辦法》,長江學者每年招聘特聘教授100名、講座教授100名,聘期3年,招聘條件更寫上,「保證每年能在國內受聘高校一般工作3個月以上,因特殊原因,最少不得低於2個月」,聘期內可享長江學者獎金,另可獲中國高等學校提供的科研經費。
除長江學者身分惹議,他長年拿中國經費做研究也遭校內學者質疑,已是常態性兼職。
本刊調查,李篤中在中國工程學界名聲頗盛,由中國環保部倡導建立的「中國治污園區」,其官網在2015年更新的「專家介紹」頁面上,稱他「在過去幾年內,主持了近十項國家級/省部級研究項目,總項目經費約650元萬人民幣」,顯見成就頗受中國官方肯定,並獲得不少中國官方研究經費。
台科大學者進一步統計李篤中近13年的論文著作發現,自2006年至去年的548篇論文中,有300篇、約54.7 %都是與中國相關單位合作、共掛發表,其中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的篇數最高,共91篇,另也有與北京中科院或烏魯木齊中科院共掛的論文;此外,校內學者整理李自行揭露的論文經費來源發現,竟有為數不低的論文篇數,經費都由中國單方面出資,「既然參選校長,他必須清楚說清楚來源!」
「這顯示他在長年中國都以可觀的時間精力『重度兼職』,並非教育部規定的短期客座講學!」爆料學者說,李篤中在台科大擔任工程院長(2010至2013年)或副校長(2013至2017年)期間,都拿中國經費、與中國各單位發表論文並維持每年25篇以上,同時期合作的中國機構超過6個,最多一年可高達10個合作單位。
以2016年為例,該學者說,當時李篤中兼任副校長,但該年至少15篇的論文經費都由中國單方面提供、且台灣學者僅有他一人掛名,經費來源包括中國科技部管理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教育部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專項資金、生物質能源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其中又有7篇與中國研究機構共掛,顯示他可能在中國有兼職或指導碩博士生等實質工作;去年共54篇論文,也有一半、共27篇是與中國共掛發表,個人單獨研究或與台灣學者共掛發表的僅22篇、約4成,「可見他受聘於台灣的大學並領薪,卻未充分指導台灣的學生做研究。」
值得一提是,本刊比對李篤中在台大化工系官網的二份簡歷,他過去在中國的經歷竟在近年簡歷中全部消失。
本刊取得李篤中在2011年更新、目前仍掛在台大化工系網站後台的中英簡歷PDF檔案,他在「榮譽」欄位曾明列「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7-200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專家組 (2006-200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長江辦專家組(2009)」等資歷,但最新掛在台大化工系官網上的2019年版簡歷PDF檔,這些經歷或頭銜卻已統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