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05:58 臺北時間

【魅力基隆】文化治理城市 找回記憶的靈魂

mm-logo
生活
林右昌(右)與鄭麗君暢談歷史再造理念。
林右昌(右)與鄭麗君暢談歷史再造理念。
「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是文化部再現歷史現場重要旗艦計畫。一場基隆要塞司令部的對談,林右昌強調文化與歷史價值,是城市或國家治理的重要信念與核心價值。前文化部長鄭麗君以「一位有文化視野的市長,就能幫這城市找回記憶,讓城市帶著靈魂往前走!」肯定林右昌以文化治理城市的成效。而身為基隆媳婦的她,未來很樂意將帶孩子來走走、認識爸爸的家鄉。
Q1. 基隆具備哪些自然及人文條件,使其有機會成為一個以文化為本的都市?
鄭麗君:我是台北出生長大的孩子,當我想要看台灣港口和大海的時候,第一個就想到基隆,小時候跟朋友成群結隊來基隆,是我人生第一個港口,基隆是歷史上台灣第一大港口,台灣跟世界連結的一個客廳,從基隆本身歷史,從原住民到大航海時代,戰爭防衛與戰後移民,乃至台灣經濟發展,它都扮演重要角色。
基隆不僅是台灣第一大港口,還是東亞航線跟整個世界的戰略要點,所以基隆的歷史不僅是台灣的,也是世界的。隨年齡漸增,發現「基隆學」太豐富,渴望來認識它的歷史,而且有許多藝術文化種子在這發芽,這裡孕育許多作曲家與文學家,用豐富生活經驗來創作。
中濱營區遷建,費用獲中央補助並順利動土。
林右昌:鄭前部長是台北孩子、基隆媳婦,而我是在基隆長大,在台北念書工作。但在小時候,我對基隆是陌生的,很多基隆長大的孩子也是一樣看法,對這城市的認識有斷裂,只能在書本上認識基隆這座城市。我擔任市長後有不一樣的想法,認為我們應該往歷史文化深度去探尋,去尋找這城市新的生命力,就像葡萄樹一樣,根鑽越深,上面結的果實味道就越豐厚。
以文化與歷史做為整個城市發展與城市再造的核心價值,結合我的都市計畫與都市規劃專業,後來啟動城市再造,大家看到無論市港再生或城市轉變,核心價值均以文化跟歷史作為重要核心,尤其跟其他縣市不同的是,推動的部門是文化局,由其他公部門配合;日前總統來基隆時,我向總統報告,因為有前瞻計畫,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業計畫」,基隆市拿到的預算,是以前文化局預算資本門的28.5倍,在各城市文化治理經費相當困難的情況下,我自己看到時也嚇一跳。
太平輪海難68週年追思紀念活動。
Q2. 麗君部長任內積極推動「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再造歷史現場對於一座城市的發展能夠起什麼關鍵性的效用?它與過往強調各點的文資保存有何異同?
鄭麗君:誠如林市長剛所說的,在念書、工作前,對基隆的認識,可能都會有一種陌生感。而身為台灣人,台灣土地面積占全球面積萬分之三,但台灣生物種類占全球種類百分之四,是全球國家平均值的150倍,生物多樣性豐富。隨著年齡增長,我才知道馬水龍的音樂是基隆廟口的傳統戲曲給他的滋養,才有創作心靈,做出不同當代音樂;還有王拓的文學,以及葉俊麟的7千多首歌,都從港口悲歡離合產出,文化多樣性從原住民南島文化、大航海時代與東西方文明激盪,還有移民文化帶來語言、宗教、生活經驗等面向,孕育豐厚文化多樣性。
自己知道說故事,世界才知道你是誰,而擁有自己再發現能力、當代視野,去重新思維歷史,用當代眼光與心靈說故事。首先要從生活做起,當城市記憶流失,很難知道你自己是誰,需要大規模保存運動,而非單點、保鮮膜式文化保存,透過城市再造,區域型大規模文化保存是我的心願。擔任立委機緣之下,收到「太平輪紀念碑」家屬反映,就到市府找林市長,市長攤開地圖討論,有了整區來進行、串聯古蹟群的想法,這樣可找到基隆古蹟面貌,融入基隆市港再造中。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給我重大啟發,我就來跟文化部爭取大規模文化保存,契機就在2016年蔡總統當選後,上任文化部長提出再造歷史現場公建計畫,隔年變成前瞻計畫,基隆是典範計畫,所以補助比例才這麼高。
和平島考古是旗艦計畫項目之一。
透過「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大規模文化保存運動,讓各地方政府有比較多預算,由文化局成為計畫主要推動單位,再串聯各單位推動,從歷史文化角度出發,透過硬體修復與軟體再造,大家參與,再發現歷史,透過城市再造,
把歷史文化價值與生活空間重新整合,希望下一代在城市找回思維歷史與再發現歷史的人文視野,豐富城市生活。
Q3. 市府為什麼要以「文化先行」「文化治理」作為基隆發展核心?
鄭麗君:為什麼基隆會是典範計畫?必須誠實的說,因為有林右昌市長,這個計畫要市長主持,林市長有3個重大突破,第一個透過行政治理,讓計畫成為跨局處計畫,讓市長主持整合。第二,在中央說部部都是文化部,其實步步艱辛,市長具有城市規劃與人文視野出面整合領導架構,整合基隆與市港發展,第三、市長爭取港務公司相關配套,才能完整重新被建立起文化保存空間的整體治理,讓說故事與生活空間共融。
林右昌:蔡總統是重視文化與歷史領導人,麗君部長更不用說。城市治理與國家治理是價值與專業實踐,價值決定最終選擇要做什麼,文化部門在政府體系是弱勢,都是到最後才輪到。回到基隆後才發現,城市靈魂不曉得跑到哪?基隆在1980年代後,因為整體全球化與產業變遷,基隆無法及時回應而衰敗,當你不清楚城市背後價值,當然發展願景也不清楚也會落後不知向前進。
都市計畫與景觀規劃是我的專業,用有限資源做事,如果只作單點古蹟建物修復,都不如整個城市環境對人認知直接,這是用城市治理改造把文化建設放在最前面的原因,尤其通常其他部門都不太理會文化部門。
蔡總統訪視和平島考古,稱讚令她大開眼界。
為了價值與選擇,把太平輪紀念碑串接成園區,把海軍陸戰隊營區遷走,和國防部協調,幫軍方找地並代遷代建,錢由文化部來出,市府來執行,這樣情形通常公部門都不願意做,這是城市發展目標與願景,政策指導就不一樣,接下來把圍牆拆掉,太平輪紀念碑會與法國公墓串接,之後還會結合退輔會紀念園區,和文化部國家記憶庫計畫合作,環環相扣,一塊一塊拼起來,這是以文化為核心作的選擇。
Q4. 如何透過歷史場景再造與文化行動開啟基隆的城市實驗?現階段具體的成效為何?
鄭麗君:原本家屬倡議遷出紀念碑,沒想到最後是營區後退,行政院啟動文化會報協調營區遷走,文化部都同意出代拆代建預算,其實當時主計總處還不同意,同時間國防部又堅持代拆代建,不僅要說服國防部與行政院,有些
法規讓地方市長不容易做,都需要強大決心,同時落實環節才能打通任督二脈。
和平島有考古最新狀況,林市長還會line照片給我。對於其他市長在工程挖到考古覺得麻煩,文化局到場搶救時,還可能面臨工程單位還是同一市府單位。基隆是市長第一個到場,如獲至寶,不怕後面麻煩與問題,還告訴我攸關台灣歷史文化記憶,還請我和總統去。
鄭麗君(左)擔任文化部長時,是和平島考古重要推手。
我卸任前,林市長還到我辦公室去說,考古不是基隆的事,是全台灣的事。基隆的計畫,在行政院國發會報告時,以基隆港再造計畫為範例,串聯產業與港再造、台灣戰略共融,我們以基隆為範例說服其他縣市。
林右昌:城市治理是專業與價值實踐,希望台灣要變成什麼樣子,是政治人物都要好好思考。文化歷史不會與經濟發展矛盾,希望讓基隆成為範例,大家看到會有信心。「和一路考古」挖出4千年歷史文化層,讓人知道台灣歷史4千年,在做停車場工程機緣下,發現文物,傍晚接到文化局長的電話,「挖到文物怎麼辦?」當下,我心想挖到寶了,到場後立即指示停工。這也要感謝文化部支持,在遺址斷面上講述台灣歷史故事,邀請部長、總統到現場看,不只是基隆的事,更是台灣寶藏。
城市治理,領導力很重要,召開平台會議1個月開一次,盯案子進度,還包括港務公司、航港局與軍方,市府要把科長與承辦人都找來。以團隊概念,這是大家的業務,由文化局統籌,其他單位專業協助,變成有共識才推得成。
林右昌(右)與鄭麗君在司令部官邸合影。
基隆是整個大台北都會一部分,比較容易被看到,尤其和平島接下來,有不讓車進去的想法,不是在裡頭一直蓋停車場,會與現在生活有衝突,還需要時間作配套與說明,大客車與小汽車不進入,必須透過接駁與單車,可以跟產業與民眾生活串接起來,透過整體規劃可帶入新產業,民眾有其他收入,生活變得更好,文化治理與文化歷史,當成台灣國家治理主軸,這非常重要,民眾也會有光榮感。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