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陽光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博士葛蘭特(Grant WB)博士2002年在《癌症》期刊(Cancer)發表一篇研究指出,比較美國東北部和西南部兩大區域的飲食內容、光照量及癌症發生率,結果發現美國北部大腸癌、乳癌等癌症發病率明顯比南部要高,其中曬太陽時數越少的地方,罹患癌症的人越多。
關於光照量跟罹癌率的關聯,日本醫學博士宇都宮光明在《不曬太陽,當然會生病:正確曬太陽是預防百病的祕方》一書中指出,日本厚生勞動省20年前開始調查,結果顯示大腸癌罹患率與地理南北呈關聯性,顯示著日照時間的長短與大腸癌發病率之間有關聯,光照量與大腸癌呈現反比關係。
至於為何光照量與大腸癌相關,葛蘭特博士的研究團隊認為可以歸因於人體接觸陽光的量減少,體內自動合成維生素D的量變少,這除了會引發骨質疏鬆,也可能會導致癌症。而維他命D是抗發炎物質,不但能抑制癌症細胞生長,也會抑制癌細胞轉移。
雖然台灣處亞熱帶,光照量充足,但根據奇美醫院統計發現,有高達61%民眾都缺乏維生素D,推測可能與國人太注重防曬有關,連帶影響到維生素D的生成。尤其冬季日照時間較短,建議一天只要花15分鐘,避開中午紫外線最強的時間去戶外曬曬太陽,可幫助體內生成足夠的維生素D,降低大腸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