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針對47萬6,160人的飲食習慣,進行長達15年的問卷調查與分析。結果發現,其中有6,291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相較於每週食用魚不到63.49克的人,每週食用任何品種的魚達359.1克者,發生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降低12%;而每週攝取油性品種魚如鮭魚或鯖魚達123.9克,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則降低10%。
研究團隊指出,魚肉富含脂肪酸,可減緩體內發炎的症狀,而發炎恰巧會破壞DNA,導致癌細胞出現。此外,人體在發炎過程中,還會產生稱為細胞介質的分子,導致滋養腫瘤的血管增生。因此,食用魚肉能減緩發炎,進而達到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效果。
研究團隊也補充,像鮭魚等油性魚種,其魚肉富含的Omega-3已被證實能抑制癌細胞與癌症前期細胞的生長,卻不會抑制健康細胞的生長。研究主持人甘特(Marc Gunter)表示:「這項研究證實,吃魚有助於減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應鼓勵人們將魚類納入健康飲食之中」。
而在台灣,根據最新癌登資料顯示,「癌王」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2年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專家表示,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多數病患僅有輕微腹痛、腹脹現象,容易輕忽,以致部分病患確診時已進入晚期,治療難度及死亡率皆較高,提醒民眾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治療,特別是具有大腸直腸癌相關風險者,更應該積極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