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作家白先勇一手促成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國家戲劇院舉行世界首演,此後展開大規模校園與國際巡演,包括隔年到北京大學演出。他回憶:「當時北京的大學生,肯定有98%沒有看過崑曲,可能也不知道崑曲是怎麼回事。然而卻在3天吸引滿座的學生,盛況空前。」
造成迴響後,白先勇於2009年在北大開設崑曲講座課程,至去年為止共10年。他請崑曲大師和學者為學生上課,也把蘇州崑劇團的演員找去課堂示範。
這樣的文化建設,每年需要1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432萬元)經費,白先勇透露,前5年由北京可口可樂包辦,後5年由台灣的趙廷箴基金會贊助。所幸苦心沒有白費,北大10年的講座成效也外溢到其他校園,才會有現今的校園版《牡丹亭》。
2017年,北京大學崑曲傳承與研究中心主辦製作校園版《牡丹亭》,評選北京17所大學的素人學生,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及蘇州崑劇院專業演員及樂師的指導下,隔年首次公演,得到熱烈迴響,隨後又在北京、天津、南京、蘇州、撫州、香港、高雄等巡演。
白先勇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校園版《牡丹亭》是過去10年課程所累積的成果,從一開始北京有98%的學生沒看過崑曲,到2018年校園版《牡丹亭》首演,而且是由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員一對一教導,把青春版《牡丹亭》這套美學傳承下去。
如今,他把崑曲帶進校園的策略成功了,「我們培養了一大群年輕觀眾,現在看崑曲的主要觀眾是20到40歲。」白先勇得意說,校園版有個唱杜麗娘的女孩子,後來去新加坡教書,也教當地學生《牡丹亭》,讓更多人接觸到這個已有600年歷史的劇種。
至於已在世界各地巡演的青春版《牡丹亭》,至今演出將近400場,白先勇有意於今年9月安排第400場。「他們第一場是在台北國家戲劇院,現在全世界走完了,第400場回到台灣來演,意義非凡。」然而,是否能如願,就要看疫情的發展了。
《牡丹還魂——白先勇與崑曲復興》將於1月15日在國賓影城@台北長春廣場、光點華山電影館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