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異人茶跡》為例,源頭是2010年《CCC》第4期以「異人的足跡」為封面主題,介紹外國人在台灣落腳、生根的故事。由《CCC》編輯部提出案例,最後漫畫家張季雅選擇英國人陶德與華人買辦李春生的故事,刻畫台灣福爾摩沙茶的發展史。《異人茶跡》除了順利出版單行本,張季雅也以此作奪下2014年金漫獎最佳新人獎。
台灣漫畫基地產業經理呂靜芬表示,《CCC》把難以啃下的文史史料轉譯成更容易閱讀、傳播的的漫畫形式,並讓漫畫新人透過短篇連載取得創作的完整歷練,很多人如今都成為一線、可以獨當一面的作者。
文策院內容策進處內容開發組組長黃冠華指出,以往《CCC》跟作者的合作比較像是「命題作文」,由《CCC》編輯找到合適的題目後跟創作者提案,創作者再提出更深度的故事內容,取材過程還得請教專家,雖然開發期長,但對漫畫家是很嚴謹的訓練,「一般作者少有機會訓練商業連載以及『有紀律的創作』,《CCC》就提供他們練功的機會。」
《CCC》數位平台負責人陳宏睿認為,《CCC》對台灣漫畫有2個重要影響,一是在台漫式微的年代讓讀者發現「原來台灣有漫畫,而且畫得那麼好」,二是以文獻史料為基底的《CCC》訓練創作者「考據」的能力,讓故事更紮實、完整。
為了擴大觸及跟影響力,《CCC》在去年8月全面數位化,陳宏睿指出,轉型數位的《CCC》要打破題材框架,只要有商業潛力的作品,都有機會在《CCC》連載。黃冠華則強調,以往與創作者共同開發題材的模式「不會消失」,因為慢工出細活的內容不是快速產製能夠取代。未來會保留《CCC》的核心特色,一邊擴大與外界合作,讓平台上的內容更豐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