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人口約2400萬人的台灣確診數不到1000例、10人死亡,人民的生活不必擔心病毒,因而吸引不少海外台灣人或雙重國籍的人回台定居,如商人、學生、退休人士等。根據移民署數據,去年移入台灣的人比移出的人數多了27萬,人口社會增加淨值是2019年的4倍。
此外,政府針對外籍人士推出「就業金卡」,在疫情爆發後發揮作用,吸引更多非本國商人來台,從去年1月31日開始,已經發了1600多張金卡,是2019年的4倍多。
人口湧入使台灣去年成為少數成長的經濟體之一,例如第4季的經濟成長比2019年同期增加逾5%。據行政院主計處估算,今年度經濟成長率也可達到4.6%,是7年來成長最快的。
像是YouTube共同創辦人、台裔美籍的陳士駿(Steve Chen),就是第一位申請就業金卡的人,疫情之後他舉家來台,他在矽谷的許多台裔朋友,都和他一樣來到台灣。陳士駿表示,那些在矽谷闖蕩的企業家、願意做早期投資的人士,這些族群其實現在都來到台灣了。他說:「我感覺這是科技業的黃金時期,政府也意識到要善用這次機會」。
不過,並非所有產業都蓬勃發展,海外旅遊業、航空業、飯店業仍受到很大的衝擊。目前台灣人以國內旅遊為主,現在台灣人能更認識自己的家園。而現在生活在台灣,在公共場合戴上口罩、量體溫、消毒雙手,已經成為常態。
《紐約時報》報導後段寫到,作為疫情中的異數(outliers),台灣在疫情期間的表現能維持多久?特別是疫苗陸續在許多國家施打後。報導指出,台灣政府在採購和分發疫苗進度緩慢,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台灣對疫苗需求不大,但這對某些海外來台的人而言,疫苗可能成為是否留在台灣的原因之一。
今年1月,72歲的孫女士(Tai Ling Sun)在親友勸說下,從加州回到從小生長的高雄,因為奧蘭治郡的確診數正在上升。她表示,除了出門要戴口罩,其他都和她以前回來時一樣,但她說已經開始想家了,她希望看到5個孩子、呼吸郊區空氣,此外,她想要接種疫苗。孫女士說:「來到這裡(台灣)真是太好了,但是時候該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