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7 05:58 臺北時間

【玻璃王子旺家業3】不捨百年企業打包賣掉 學霸脫下華爾街西裝翻轉傳產

mm-logo
財經理財
2013年,廖冠傑(圖)因父親一通想賣掉公司的電話,決定返台加入華夏。
2013年,廖冠傑(圖)因父親一通想賣掉公司的電話,決定返台加入華夏。
廖冠傑從小是學霸,國三到美國當小留學生,大學在康乃爾攻讀工業工程、財務工程,4年半取得大學與碩士學位,「那時對美國頂尖大學的畢業生來說,去華爾街投資銀行上班是夢寐以求的工作。」
2008年,廖冠傑進入摩根大通不久,便遇上金融海嘯來襲。在績效至上的華爾街,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飯,他也曾被主管當頭砸過文件,「對二代來說,去外面磨練的經歷是最好的。我不是老闆,所以更能體會員工的心情。」廖冠傑說。
1995年,華夏玻璃廠舉行一號窯爐點火典禮。(華夏玻璃提供)
「他是很積極、很愛挑戰的孩子。」陪兄弟倆赴美求學的母親、華夏玻璃董事蘇美雪說:「我的觀念比較新,認為他們就該去外面被修理,不是回家高高在上。」
沒把回家接班當作人生選項,但2013年父親的一通電話,改變了廖冠傑的一切,「我爸打給我,說他現在準備上台北找買家,把華夏打包賣掉。我聽了很捨不得。公司那麼久了,為什麼他要賣掉?老爸這招真的有打到我。」廖冠傑收拾行囊回台,直到真正進入華夏,他才感受到父親的壓力。
一路陪伴華夏玻璃副執行長廖唯傑(右)兄弟倆赴美求學,母親、華夏玻璃董事蘇美雪(左)認為孩子就應該在外面多磨練,不要一畢業就回家工作。
90年代,台商紛紛登陸中國設廠,但隨著低價的塑膠製品逐漸取代玻璃,碰上殺價競爭,利潤「毛3到4」的訂單也必須接。廖冠傑回家那年,華夏的累積負債超過營收,4家大陸子公司3家虧損,「營收很高,1年有30億元,但是錢都還給銀行。」
廖冠傑判斷玻璃是剛性需求,加上環保意識抬頭,未來對塑膠製品的需求勢必逐漸減低。
逐一檢視手中能打的牌,廖冠傑判斷玻璃是剛性需求,加上環保意識抬頭,塑膠製品的需求勢必逐漸減低,「我們之前規模太大、難以管理,我開始做整合跟改變。」他從內部著手,「我一開始回來當品牌經理,真的超級水土不服。哇靠,我想公司怎麼那麼跟不上時代?財務部還在用紙筆手寫出貨,每個員工組合起來,就像一台很大的計算機。」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