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巫》以張吉安童年時期父親遭人下降頭為引子,將民俗文化、信仰認同和馬來西亞華人流離顛沛的歷史,交織出如真似幻的情節。他日前接受本刊視訊專訪時透露, 大學時期便萌生寫下父母故事的念頭,期間看了很多世界各地導演的作品。
某次他的老師以長鏡頭美學為主題,在課堂上放映侯孝賢導演的《童年往事》,以及小津安二郎的作品,「我才知道小津是侯導的啟蒙者之一。」
由於張吉安很喜歡用長鏡頭,老師建議他多看上述兩位導演的電影,張吉安於是把侯導的《童年往事》《戀戀風塵》《悲情城市》到《戲夢人生》都看了,認為這些電影跟他日後想要述說、關於馬來西亞華人的身分,以及在馬國的命運都有關聯,因此那時便萌生寫下父母故事的念頭。
張吉安也喜歡小津的鏡頭美學,「用一種低鏡頭的方式、旁觀者的視角,這是我追求的電影美學鏡頭。不是用審視、批判的觀點,而是以平視的觀點看待人。」拍片前,他請攝影師看了小津的電影,後來片中採用很多很低的鏡頭,或是以人類平視的角度,呈現邊界居民和萬物生靈聚集一處的景況。
張吉安表示,他成長的經驗是萬物有靈,都是神明的化身,比方蛇是拿督公(土地公)的化身。「這部電影以萬物的視角來看待一切,比如蛇、蚊子、螞蟻和蜘蛛的視角。例如一場在醫院的戲,阿燕和友人坐在椅子上,攝影機運鏡的方式彷彿有一隻蚊子飛過來,看著她們兩人在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