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南投埔里一名王姓婦人,因為感覺胃不舒服,掛了榮總埔里分院廖苡君醫師的門診,被診斷出肝臟長了一個泡泡,她持續追蹤治療5年,甚至連廖醫師調職台中榮總,王婦也跟著到中榮接受廖女的診治。
去年8月,廖女發現王婦肝臟的泡泡擴大為7至8公分,而且顏色混濁,恐是惡性腫瘤,且會壓迫到膽管,在家屬同意下,王婦接受內視鏡檢查,但廖醫師在未告知家屬,感染風險恐提高7至27倍的情況下,擅自給王婦裝設支架。
結果,王婦9月4日傍晚出院,6點回到家,隔日凌晨2點併發敗血症第4期,又送回榮總,經院方發了4次病危通知,最後2次因性命垂危,分別截掉左右腿,才保住一命。家屬氣憤的說:「人進醫院的時候好好的,只是胃痛,出院卻敗血症病危,還得截肢,中榮必須給個說法」。
院方為家屬開協調會時,兩位醫師像是吃了誠實豆沙包,坦言:「重點在於肝臟的泡泡是良性還是惡性,如果是良性,打開來抽一抽就好;如果是惡性,裝支架更沒意義,因為至少得切除2/3肝臟」,換句話說,裝設支架是不必要的手術;家屬的委任律師認為,廖的行為違反醫療常規,有重大疏失,已為王婦提出過失致重傷害的刑事告訴。
對於患者家屬的控訴,台中榮總公關室蕭先生表示,此案患者家屬已經提告,對方的說法跟事實有一些出入,但因為全案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也送醫療糾紛鑑定,中榮與被提告的醫事人員,尊重司法調查,靜待司法偵審結果。
行醫超過40年的C姓醫學系教授表示,若追蹤5年都沒擴散成肝癌,9成是良性水泡,既然做內視鏡檢查,廖醫師首要的,是採集泡泡旁組織化驗,再決定如何治療,而且,膽管週遭細菌很多,裝支架感染風險高,但醫院為了賺錢,類似「不必要」的手術、用藥、自費醫材,濫用情形很普遍。
C教授指出,台灣的椎間盤突出手術,8成是不用開刀的,但醫師總是鼓勵病患動手術,非開放性骨折,固定就好,但台灣醫師會鼓勵患者上釘子,如此可以開2次刀。C教授強調,台灣的醫病資訊不對等,讓患者及家屬只能對醫師的說法言聽計從,成為醫院利潤至上的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