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調查,自雙北乃至於其他縣市陸續設立快篩站後,因目前確診者判定仍以核酸檢測為依據,快篩陽性者雖都暫時移往集中檢疫所或縣市防疫旅館隔離,但等待核酸檢測結果出爐約有至少3天的時間差,這段時間因相關接觸者無法匡列而產生空窗期,增加傳播及感染風險,等待者及親友也人心惶惶,有的還主動赴快篩站採檢。
另一個空窗期是篩檢大塞車,大筆校正回歸確診的個案,也可能被延遲隔離,直到判定確診當天,衛生單位才會介入要求隔離。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等待核酸檢測結果約需3至6天,快篩陽性者因不是法定確診者,無法依法開立居家隔離書,親密接觸者也無法被隔離,只能衛教規勸自主管理,等報告出爐後才回頭匡列,「對圍堵疫情就是慢了!」
他表示,若直接把快篩陽性者判定成確診者,雖可解決時間差,但快篩有偽陽性,被犧牲的可能就是受檢者與相關接觸者的人權,「都必須關(居家檢疫)14天!」若可採檢測速度更快的機器,引進30分鐘可驗出結果的核酸快篩儀器,就可解決這樣的困境。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則主張,防疫必須把公衛手段與醫療處置區分開來處理,從公衛防疫角度,既然已做了快篩,那就不必再浪費篩檢量能再做核酸檢測,除非遇到重症或需要進入醫院治療的病患,為了精準研判病症,屆時才需要加做核酸檢測確認,如此一來,就可紓減目前塞車的篩檢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