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製期,劇組安排年輕演員上表演及台語課,另依角色規劃專業訓練,包括舉神將、木雕、打陀螺等。編劇王莉雯舉例:「舉神將分三階段練習,第一是練習走基本步及體能鍛練,第二是穿上空竹架練腳步,最後在竹架外套上戰袍與盔甲走陣,總重約43公斤。」
劇中使用大量宗教道具,多半情商宮廟外借,也有專門訂製。例如演員所舉的關平將軍、周倉將軍及3尊三太子,由大溪嘉天宮出借,美術組重新製作繡有聖恩社字樣的戰袍前襟;而出陣時開路的木雕「彩牌」,是代表社頭門面的重要精神象徵,一般不外借,須重新訂製。
王莉雯解釋:「現有的木雕彩牌數量稀少,由於年代久遠,需要細心維護,每面都是價值上百萬的古董。因聖恩社彩牌的構圖紋飾有其典故,特別花20萬元、費時1個半月訂製。」
3場遶境戲共出動上百尊神將,以第10集的普濟堂遶境陣仗最龐大,透過當地宮廟及社頭協助,參與人數超過千人,場面也是70天拍攝期中,最具挑戰性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