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滋味》中的茶包工廠原本是一家跨國集團經營,母公司想節省成本決定關廠,工人們為了保住工作權,聯合起來抗爭長達1336天。好不容易取得工廠營運權,新的茶葉品牌就叫「1336」,工人們開始以合作社的方式共同經營,努力讓工廠繼續生存。但在合作社共決共議制度下,每個人對於工廠營運的未來想像並不一致,勞資身份轉換後的矛盾漸漸浮上檯面,究竟要如何解決難題?
紀錄片映後,對片中合作社互助合作、共決共議的運作方式,呱吉直言:「很好奇這樣的經營模式是否可以成功?」憶起自己的工作經歷,他懷疑沒有合理的獎懲制度,這種具烏托邦社會色彩的經濟模式似乎違反人性。主婦聯盟現任理事主席彭佳枝則表示,「合作社是以人為核心價值,透過民主管理的組織,雖然溝通時間成本很大,但可凝聚更多人的共識產生好決策。」這制度在台灣還很陌生,卻能開啟民主式經濟的想像與挑戰。
談及勞資身份轉換,老闆跟員工最大的差異,身為公司創辦人的呱吉也分享笑說,「老闆除要承擔責任風險,還要有足夠被討厭的勇氣,有一個可以共同責怪的對象,會讓員工更團結。」主持人楊貴智追問:「老闆可以接受被員工批判嗎?」呱吉有感而發說:「其實做老闆的只要找到錢,找到對的員工,讓對的員工開心做好這些事,其他方面是一個廢物都沒有關係啦!」
關於公司經營是否能完全民主化?木製品加工廠少東大衛認為:「要整合這麼多人的意見,確實溝通的時間成本太大,很多問題沒時間等。」呱吉則說:「這是我在這影片中最想看到的答案。」呱吉對公司治理原有很多浪漫想像,一開始也幾乎採取放任、民主的方式管理,但後來受到打擊,還是有人性不可抗拒的狀況,他笑著回想:「我選議員時曾忙到想把公司讓出去,送股份給大家,給大家做決策,結果還沒有人要耶!」這讓他非常震驚,發現很多員工不想當老闆承擔責任。
楊貴智表示,組織如何運作沒有標準答案,但建議大家思考一個組織為何要生存?生存當中如何避免不忘記「人」很重要。目前這套基於民主化共享思維的合作社制度在多國都存在,片中的茶廠也依然在營運,可見或許此經濟模式不只是理想,每個人都有機會實踐另一個更好的工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