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4 05:58 臺北時間

【全文】警戒可望降級 防疫管制朝2方向鬆綁

mm-logo
生活
疫情期間,往返雙北的機車騎士緊緊戴上口罩。隨著警戒有望降級,政府研議相關配套措施,而口罩仍被視為是防疫最後防線。
疫情期間,往返雙北的機車騎士緊緊戴上口罩。隨著警戒有望降級,政府研議相關配套措施,而口罩仍被視為是防疫最後防線。
疫情三級警屆滿2個月,本土病例已連續9天低於30例,繼日前微解封放寬部分管制,本刊調查,疫情能否在26日後降級,關鍵在本週,只要疫情持續趨穩,未有新群聚爆發,本週將朝2方向研議降級後的相關防疫管制,一是能否維持社交距離、減少近距離接觸,二是會不會與無法掌握名單的不特定人接觸,其中戴口罩被視為台灣防疫的最後防線,非必要不會鬆綁。此外,我國疫苗覆蓋率已逾2成,近日出現混打呼聲,決策高層指出,待國內研究數據出爐,確認疫苗有效性及安全性,並確保供應量充足後,才會考慮開放混打。
台灣本土新冠肺炎新增病例至19日止,已連續9天低於30例,並未出現大規模且感染源不明的社區群聚,確診人數一度降至個位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9日在跨部會擴大防疫會議上,向行政院長蘇貞昌報告說,目前疫情趨緩,已接近降為二級的標準,但考量國際疫情依然嚴峻,邊境管制仍應嚴防,縱使降級,也需配合嚴謹的管制措施,會採緩坡方式實施。
月中微解封後,民眾攜家帶眷至海邊散步。月底能否進一步降級,本週是關鍵。

無新群聚 下週可降二級

本刊調查,儘管近二週本土案例明顯趨緩,甚至一度低至個位數,但決策高層表示,台北市、新北市仍偶出現小型群聚,本週將是觀察重點,若包含雙北市在內,各縣市確診人數都能明顯壓在個位數字,不再有新的群聚感染發生,疫情警戒就有望在26日後降級,本週將開始研議鬆綁相關管制措施的配套,但也直言,國外解封後常見疫情再起,為避免重蹈覆徹,有些防疫規定即便降級「也暫時回不去了」。
在新北市樂華夜市,民眾排隊採買依舊保持社交距離。即便月底降級,維持社交距離仍是防疫重點。
根據《疫情警戒標準及因應事項》,目前三級警戒要求外出全程佩戴口罩,並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的聚會,至於二級警戒僅針對營業場所、公共場域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要求民眾戴口罩,集會活動人數則訂為室內禁止100人以上、室外禁止500人以上。

口罩續戴 在外飲食暫解

決策高層指出,包括脫口罩等相關防疫措施若要鬆綁有二大方向,一是能否維持社交距離、減少近距離接觸,二是會不會與無法掌握名單的不特定人接觸,考量的防疫原則就是一旦染疫,能否精準疫調、迅速鎖定傳播鏈,因此降級後包括口罩、集會等配套都會朝此方向研議,例如降至二級後,室內外展演或集會活動預期可望再鬆綁,但前提仍須採固定座位與梅花座,另須全程戴口罩、禁止飲食並落實實聯制,以及提報地方主管機關核准後才能舉行,相關配套會經指揮中心研議後拍板。
隨著本土案例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鬆口月底「降級可能性變得很高」。(指揮中心提供)
該人士表示,一旦順利控制疫情,並在下週降至二級,「口罩還是防疫的最後防線」,因此除飲食外,其餘非必要活動仍傾向規定戴口罩,例如陳時中17日已宣布,體諒需在外飲食者,若能在通風處並保持社交距離,則可脫口罩飲食,另同車若是同住家人也可飲食。
戴口罩是台灣的防疫優勢,絕對不可以放!」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從國外的經驗來看,許多國家即使疫苗覆蓋率高,但解封後又爆發疫情,關鍵就是戴口罩等NPI(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非藥物介入的公衛措施)不足,反觀台灣已養成戴口罩習慣,即便降級,台灣疫苗的覆蓋率才2成多,為此,他主張「一劑疫苗加上戴口罩就等於二劑疫苗」,戴口罩這項規定絕對不能拿掉,才能防止大規模疫情再起。
疫調是防疫重要手段,月底即便降級,各大場所仍須繼續實施實聯制。
陳秀熙建議,現行三級警戒禁止室內5人以上群聚,一旦降級鬆綁,仍要慎防變種病毒,境外移入若發現印度Delta病毒確診者,其接觸者即便只需自主健康管理,也都應居家快篩,才能篩出高病毒量的隱性感染者,以杜絕變種病毒入侵社區、擴散成大流行。

混打與否 需考量二層面

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邱南昌也說,觀察近日疫苗施打率高的國家解封後又爆出疫情,即便感染人數增加,死亡人數並沒有明顯上升,這代表疫苗不見得能完全預防感染,但對重症、死亡仍有明顯的保護力,另因歐美國家不愛戴口罩,一解封就瘋狂聚會,都容易增加再感染的機率;相較之下,台灣施打率雖還不夠高,但跟國外相比,疫情控制已算迅速,這跟民眾習慣戴口罩有很大關係,因此即便解封、降級,戴口罩等措施仍應繼續維持。
VICP召集人邱南昌說,2劑都打同廠牌疫苗就能預防重症,混打並非台灣防疫迫切之事。(翻攝馬偕醫院官網)
疫苗施打率是控制疫情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國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已突破2成,月底前力拚至少25%,但隨著國際疫苗混打相關研究陸續出爐,國內也掀起混打呼聲,甚至有民眾鑽漏洞,已從國內外混打3種不同的新冠疫苗,令陳時中直斥:「不是打愈多(劑)就愈好!」
力拚群體免疫,大批民眾在台北花博接種站施打疫苗。政府評估,須在確保疫苗有效性、安全性及供貨充足下,才考慮開放混打。
決策高層表示,開放混打與否有二個層面要考慮,一是疫苗有效性跟安全性,這部分國內如台大醫院已展開臨床實驗,須看到數字才能決策,另一則是疫苗供應量是否穩定,若在確保疫苗穩定到貨前就開放,可能造成民眾不必要的期待,屆時施打政策恐亂成一團。
台灣疫苗覆蓋率至今逾2成,國內開始出現混打呼聲。
對於疫苗混打,國內專家看法不一。身兼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召集人的邱南昌表示,小組曾討論過混打,但最後評估「這不是台灣最急迫的事」,如何讓多數人都能先打第一劑才是當務之急;此外,國外研究顯示,混打的確讓抗體濃度增加,但若施打同廠牌二劑疫苗就足以預防重症及死亡率,「沒必要混打弄得那麼複雜」。另有人主張開放混打可衝高國內施打AZ的意願,但若無法確認疫苗穩定供貨,屆時這些人若第二劑打不到想打的疫苗又會吵,反徒增困擾。

國產疫苗 可為政策後盾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國際研究發現,AZ當第一劑,再混打輝瑞/BNT或莫德納,效力都變高,從學理來看是可行的,但變種病毒未知性仍高,即便打第一劑無法免於感染,但對重症都有足夠保護力,因此應該先力求大家都先打完第一劑,確保讓多數人即便染疫也不會重症,才是現階段的防疫關鍵。
長庚病毒專家施信如認為混打在學理上沒問題,但現階段應讓多數人都打完第一劑。(翻攝長庚大學官網)
陳秀熙則提出二理由支持混打,一是從國外研究來看,AZ混打輝瑞/BNT之後,抗體中和濃度的確增加不少,且嚴重不良反應也沒有比較多,而近日瑞典研究,發現AZ混打莫德納也有類似數據,顯見混打是世界疫苗施打趨勢;二是面臨變種病毒對疫情的衝擊及未知性,混打很可能會是未來對抗變種病毒的其中一種方法。
台大學者陳秀熙支持混打,並首推AZ搭配Novavax等重組蛋白疫苗的混打組合。
陳秀熙並說,民眾對AZ有誤解而出現緩打潮,但開放混打後,AZ可當作打底疫苗,另因重組蛋白疫苗的穩定性高、副作用少,他首推組合是AZ加美國的諾瓦瓦克斯(Novavax),這也是為何要支持同樣屬於重組蛋白製成的國產疫苗,因為一旦開放混打,國產疫苗就會是國內疫苗施打政策的後盾,因副作用少,可減少民眾疑慮。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