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吳弭能夠勝選波士頓市長,除了她祖父母跟著國民黨逃到台灣、父母再移民美國之外,就跟台灣沒啥關係了。她在競選期間,以普通話錄製了拉票影片放在YouTube等串流媒體,可以聽出她很努力用老外的腔調說生澀的華語,內容都是波士頓的市政相關,字幕也是繁體與簡體並陳,吳弭就是美國人,硬扯她與台灣的連結,意義不大。
吳弭真正值得我們仔細觀察研究的,是她「左派女」崛起的政治與經濟意義。波士頓為美國最古老的都市之一,清教徒移民美洲大陸的發源地,將近500年來是美國政治中心、製造業重鎮、頂尖教育殿堂、近年生物科技與人工智慧大爆發,波士頓依舊是美國創新的先鋒。歷久彌新、永遠站在美國尖端的波士頓,幾百年來都是傳統老白男主導的天下,如今選出新移民的亞裔女性做市長,這是美國除舊布新、老幹新枝、勇於擁抱改變的又一次逆齡回春術。
吳弭能夠異軍突起,當然是她擁有優異的學經歷與奮戰不懈的動能,她的家庭故事引人落淚,帶著襁褓中的嬰兒在市議會問政的畫面,更傳達勇敢母親的強烈形象,但是這樣的年輕女性在職場中到處都有,吳弭勝出最重要的關鍵,是獲得麻州參議員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的強力背書,華倫是拜登總統勝選的大功臣,民主黨一整個世代的女性政治領袖崛起的共同領袖,這一群「民主黨進步派」高舉「社會正義」的左派大旗,最優先的政策是族群平權、社會福利、對弱勢者的照顧與補貼,還有對勞工福利的大幅加碼。
不斷引領創造新局的波士頓政壇告訴我們,「左派女」崛起、「老白男」讓位,是新世代政治的主流,今年波士頓市長選舉是女人的天下,吳弭與她的競爭對手,都是強悍的女政治家,都是移民第二代,差別只在對手的政見與形象都比吳弭溫和,而波士頓市民選擇了極端左派的吳弭。
吳弭官方網站的政見,沒有一欄是經濟發展,她定義的「過上好生活」不是股票上漲、GDP創新高,而是限制房租、提供免費公車、縮小有色人種與傳統白人的財富差距、當然還有強化社區醫療、綠色新政與氣候行動等,反對她的人不敢攻擊她的政見,只是質疑她落實政見的能力。
在美國與歐洲政壇,3、40歲女性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福利與社會公平政策躍居主流,相較之下,台灣政壇依舊是老人當道,談的都是老掉牙的課題,看看國際的大潮流,台灣本土的吳弭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