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一出,幾家報紙、電視新聞台都說,財政部推出的是「減稅措施」。其實,這哪是減稅?這只是吃了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大虧之後,根據稅法,財政部不得不提高上述各種額度,算是還給小老百姓一點公道。媒體不察,掉入減稅迷魂陣,似是而非,竟說這是減稅。簡單來說,稅法明文規定,物價上漲超過一定百分比,各種免稅額、扣除額,就自動自發往上調整,以彌補「虛稅實納」坑洞。
似乎,人人都對稅制不滿,動不動就喊「中華民國萬萬稅」。可是,卻很少人真能弄懂「稅」是什麼東西。媒體、政治人物、學者,經常把「租稅公平」「租稅正義」掛在嘴上;小老百姓也常喊「租稅不公!」然而,多少租稅不公、不義,就擺在眾人眼前,無論是政府、立法委員,還是一般民眾,卻不曾使勁追打。
所得稅根本精神,在於「量能課稅」,有錢人多繳稅,窮人少繳稅。尤其,勞動所得如薪資收入,千辛萬苦才賺進荷包,理應寬容;資本所得,像是炒股票、炒地皮,以錢滾錢,來得容易,理應嚴課重稅。可是,千真萬確,鐵一般的事實,在中華民國炒股票、炒地皮,炒翻了天,賺得肥滋滋冒油,前者一毛錢稅不必繳,後者則是看情況說話。另一方面,苦哈哈拿薪水過日子的普羅大眾,卻是一毛錢都跑不掉。
炒股票,課所得稅,叫「證券交易所得稅」,簡稱證所稅。炒地皮,課所得稅,叫「土地交易所得稅」,簡稱土所稅。國民黨主政時期,李登輝政府財政部長郭婉容、馬政府時期財政部長劉憶如,母女檔二任部長,先後各自推動課徵證所稅。不過,法人投資機構、主力大戶抵制,股市低迷不振,於是,二次都敗下陣來。至於土所稅,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廢止。這幾年,土地交易的稅制有所更改,但距離「全面依照土地實際交易價格課徵所得稅」,仍有長遠距離。
民進黨執政,扁政府加蔡政府,都曉得利害,不敢打出「維護租稅公平正義」旗號,全面課徵證所稅、土所稅。租稅不公不義之餘,現在財政部按稅法行事,依照物價上漲百分比,被迫調整所得稅免稅額、扣除額,竟被媒體視為減稅。這財稅迷魂陣之奧妙,還真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