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美中兩大排碳國出乎外界意料,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結束前夕,達成聯合宣言,承諾各自將在未來十年減緩氣候暖化問題,歐盟、日本、韓國等先進國家也爭相承諾,意味著減碳,甚至零碳將成大勢所趨。
政策加持 儲能前景看俏
台灣今年也遭逢56年來最大缺水危機,又遇上多次全台大跳電,為了跟上全球零碳排風潮,同時解決極端氣候及缺電問題,政府日前喊出2050年淨零碳排的政策目標,其中,再生能源比重將在2025年達到20%;然而,再生能源屬「間歇性能源」,發電出力不穩定,必須搭配數秒內就能供電的儲能系統,方能打造完美的供電體系。因此,國內外儲能商機前景十分樂觀。
搶先眾人一步,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創辦人,同時也是世界首富的馬斯克(Elon Musk),著眼於汽車全面電動化後,全球耗電量將呈現倍數成長,早在五、六年前就涉足儲能市場。「有朝一日,特斯拉能源業務的規模會相當、甚至超越汽車業務。」馬斯克曾斬釘截鐵地說。
不僅全球首富看好儲能商機,根據彭博能源財經(BNEF)預測,2030年全球儲能市場產值將從2020年的180億美元翻升為1600億美元,成長驚人。另外,到2030年,全球定置型儲能設備投資額至少超過2620億美元,又以美國和中國為最重要的二大市場,將占全球儲能設備商機的一半以上。
全台商機 逾1500億
在這場商機驚人的全球建設儲能裝置大戰中,台灣也沒缺席。2020年,台電首度以招標方式,向民間業者採購15MW(百萬瓦)的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調頻備轉輔助服務,吸引超過30家業者前來投標,最後由翰可國際、台普威、台泥綠能、聚恆及大同五家得標,競爭激烈。
「去年台電招標15MW只算是熱身,隨著台電電力交易平台開幕,今年勢必是電網級儲能系統起飛的元年!」近年來積極投入綠能建設,身為台灣儲能聯盟主席,同時也是正崴集團旗下森崴能源總經理的胡惠森對本刊說道。
胡惠森表示,目前台電規劃要在國內建置1000MW的儲能裝置,其中160MW由台電自建,其餘將釋出給民間業者;若加上被列在「用電大戶條款」內的大型製造業,紛紛自建再生能源裝置的需求,還有台積電、鴻海等電子大廠因應國際RE100(使用百分之百再生能源電力)要求所需建置的儲能系統,更別說未來電動車帶動的儲能,以及建置台灣離島智慧電網等需求,光是台灣的儲能商機至少有1596億元規模,足供台廠練兵。
「2025年全台儲能系統需求只會多不會少,若按1MW建置成本2000萬至4000萬元來看,業者只要加入台電AFC(儲能自動頻率控制)儲能服務陣營,一年最高收入可達680萬元,投報率相當不錯。」台電調度處吳進忠處長向本刊透露。
多路並進 台泥全球四強
當全球儲能商機戰役號角響起,傳產大咖、電子業紛紛摩拳擦掌,相繼卡位國內外儲能市場,其中,布局最完整的當屬順利拿下台電標案的台泥綠能背後的台泥集團。
2017年,張安平接掌台泥董事長大位後,帶領集團逐步轉型為綠能企業。為加速台泥在綠能事業的發展及全球布局,張安平今年7月大手筆砸下近50億元收購歐洲儲能公司NHΩA,取得過半股權成為最大股東,躍升全球儲能系統建置容量第四大公司,得以與西門子與愛依斯電力公司(AES)合資的Fluence、日本NEC和特斯拉等全球頂尖企業一爭長短。
收購之外,張安平更循著馬斯克的腳步,強化儲能裝置的關鍵零組件「電池」的布局。台泥旗下、深耕鋰電池領域多年的能元科技,日前宣布投資120億元在高雄設立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據本刊調查,這座高雄廠將是台泥在電池領域的練兵基地,一旦成功,未來可複製到美國、歐盟等地開疆闢土。「目前已有超過十家國際級客戶,有意與台泥合資設立電池工廠。」知情人士透露。
鋰電池應用廣泛,舉凡電動車、3C產品以及未來的儲能系統,都有大量需求,「未來經濟體系是建立在移動式的、可儲存的能源,而電池是核心。」張安平曾表達他對儲能及電池事業的想法。根據他的想法,能元科技新廠的電池除了供應儲能所需,還能協助台泥綠能搶攻全球儲能市場,未來也將鎖定電動超跑、垂直升降電動飛機等高端產品,拓展商機。
據本刊調查,該案規劃投入200億元,此次120億元只是第一階段,由此可看出張安平對於電池在集團能源事業轉型布局中的重視。
「鋰電池不僅儲能系統要用,未來電動車普及也會帶動電池需求,包括鈷、鎳等電池原物料都在不斷漲價,電池的價格只會一直漲。」能元科技內部人士私下透露,「現在鬧電池荒,董事長(張安平)更希望低調一點!」
由於儲能設備需要高品質的電池,因此電池很可能成為晶片荒後,下一個最可能爆發缺貨危機的零組件,而台泥集團有了歐洲儲能系統與系統整合(SI)經驗,加上自行生產的鋰電池,等於既掌握儲能系統關鍵核心零組件,又有再生能源蓬勃發展的歐洲市場當靠山,足見張安平綠能布局的巧思。
產品齊全 台達電攻海外
除了台泥集團外,海外布局有成的還有台達電。台達電創辦人、大股東鄭崇華,向來有「環保傳教士」美譽。其實,台達電致力於環保節能減碳,同時跨入再生能源市場已超過十年之久,不僅自行開發完整的儲能系統與變流器產品,更有自己的鋰電池廠。
放眼台灣,台達電儲能產品線堪稱最齊全,並能提供一條龍建置服務,也難怪航太龍頭漢翔要揮軍國內儲能市場,第一個就找上台達電合作。「台達電可算是台灣儲能系統的先行者,像是2019年在金門建置完成的智慧電網示範案,就曾成功救援61次跳電危機。」台達電能源系統解決方案事業處資深處長艾祖華笑著說。
從全球電源供應器龍頭變身為儲能市場大咖,台達電究竟如何走進儲能領域?「40多年前,台達電從消費性電子的線性電源做起,當時的效率不高,創辦人決定要做好電源效率。」艾祖華透露,就是鄭崇華當年的初衷,讓台達電一路從消費性電源供應器,走進伺服器、工業電源、不斷電系統、太陽能逆變器、風電變流器,最終走到現在的儲能系統。
不僅台灣,台達電更成功跨出海外。「台達電在國內已有超過十個儲能系統併網運行成功,數量為台廠之冠;此外,在全球也有超過20個儲能系統的建置經驗。儲能系統也銷往海外,在歐、美、日都有客戶。」艾祖華透露。
像是五年前,台達電在日本兵庫縣赤穗市山區,興建首座自營大型太陽能發電廠-台達赤穗節能園區,裝置容量4.6MW的太陽能電廠,年發電約490萬度,可供應當地近千住戶一年用電所需。「台達電提供的整體電源與能源管理方案,涵蓋包括再生能源、資料中心、通訊電源、工業自動化等領域,赤穗節能園區就是台達電進軍海外的重要里程碑。」艾祖華透露台達電當年進軍綠能市場最關鍵的一步。
台廠爭食 分進合擊搶市
從儲能零組件到儲能系統整合建置,台達電還積極布局電動車、自動化、新能源和資通訊基礎設施,深耕已超過十年,難怪董事長海英俊多次在公開場合預告,「未來十年,台達電將進入營運跳躍期!」
張安平、鄭崇華分別靠著併購擴張、技術深耕,讓台泥、台達電先後成為台廠揮軍海外儲能市場的領頭羊。全球零碳排風帶起的龐大儲能商機,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集團及電池相關業者加入爭食。
目前台塑、漢翔、正崴等大咖,先後投入國內儲能案場開發案,也成了台廠練兵、建立儲能供應鏈的大好機會,而大同、東元、聯合再生和昇陽電池等業者,各自從電池材料、零件、模組到儲能系統管理等方向切入,甚至組成儲能聯盟,分進合擊在全球儲能戰場中爭取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