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05:58 臺北時間

【鏡評】加發年終獎金好棒棒

mm-logo
時事
長榮海運帶頭做示範,非常值得所有企業主深度思考與學習,實際的意義遠超過「年終40個月」的熱鬧。(翻攝自長榮海運官網)
長榮海運帶頭做示範,非常值得所有企業主深度思考與學習,實際的意義遠超過「年終40個月」的熱鬧。(翻攝自長榮海運官網)
2021年大賺二千億元的長榮海運,在去年最後一個工作日發出「平均年終獎金40個月」,新聞搶占所有媒體頭條,眾人羨慕的眼光,讓長榮海運的員工瞬間鍍金,躋身為科技新貴般的打工皇帝。
長榮海運這個決策,非常值得所有企業主深度思考與學習,實際的意義遠遠超過「年終40個月」的熱鬧。長榮去年大賺2千億元,股東市值增加超過6千億元,還會分配每股約20元、總額1千億元的股息,而員工年終獎金總額估計在150億元上下,分配給員工的利益,只是股東的九牛一毛而已。
長榮海運董事會的決策,實際達到「一石數鳥」的多重效果:股東仍然保留了巨額的利益,發放年終獎金大幅提振員工士氣,更藉此凸顯長榮在企業經營靈活性的優勢,拉大長榮與競爭者之間的差距,而長榮集團形象因此獲得響亮的掌聲,在政府、媒體、與社會大眾取得前所未見的肯定,對於正在進行重大企業結構策略轉型計畫,更將帶來無價的助力。
長榮海運確立了企業「超額利潤」(Windfall,意外財)應該與員工分享的原則,運價暴漲帶來的意外財,固然不是如小螺絲釘般的員工創造,但是員工一方面在突然增加的業務壓力下,妥善執行所有細節,確保了公司獲利的極大化;另一方面,如果股東因為股價上漲與股息分配,獲得數千億元的財富增值,一起打拚的員工因此多領個幾百萬元,也就是落實「有福同享」的基本待遇而已。
台灣中小企業的主流文化一向是重股東(頭家)、輕員工(薪勞),長期造成了台灣勞工低薪的現狀,一直到出現台積電領頭的國際化科技企業,才見到轉變的契機。不過,即使是老闆決定一切的台灣企業,舉凡台塑、鴻海、儒鴻,或是台積電、聯發科等取得產業冠軍地位的企業,共同點都是老闆願意善待員工、經營利潤願意與勞工分享、而核心幹部都有機會發家致富。
習近平喊「共同富裕」搞出一堆恐怖的清算事件,但是,不論稱為「共同富裕」或是「善待勞工」則是世界各國政府一致的政策方向。德國新總理舒茲上任最優先的政策,就是將基本時薪從9.6歐元,一口氣調升25%到12歐元;美國拜登總統的重建美好美國方案,核心就是拉升中產階級的收入;日本岸田首相高舉「新資本主義」強力推動財富重新分配;而「加薪」更成為台灣勞工政策的核心,要求企業利潤多分配給勞工,的確是全球一致、強勁無比的主流趨勢。
「善待員工的公司」才是好公司,才能「人」「財」兩聚。長榮海運帶頭做了示範,如何運用得當,藉著發放年終獎金為企業永續經營創造最大的效益,那就看老闆們的智慧了。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