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3 11:29 臺北時間

【週末推書】他們不再青春,畢業前殘酷長大──楊鐵銘《借刀殺人中學》

mm-logo
文化
【週末推書】他們不再青春,畢業前殘酷長大──楊鐵銘《借刀殺人中學》
中文世界裡,「借刀殺人」可不是具正面意義的用詞。它出現在依據《易經》編寫的兵法《三十六計》中第三計:「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後來引申為假借他人之手謀害自己欲除之後快的對象,算計之重、城府之深,光看這四個字就讓人感到黑幕重重。
「這裡的每個人,都在借刀殺人。他們,也都是另一個人的棋子。」鏡文學出版,第二屆百萬影視小說大獎評審獎作品《借刀殺人中學》的書腰文案,準確描繪了既是主題也是賣點、整部作品的書寫梗概。
故事的時空背景是2008年的澳門,彼時已超越美國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第一大賭城,行業之興盛連帶影響當地年輕人的升學就業傾向,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選擇畢業後直接進賭場工作。台灣媒體前陣子才揭穿有大學打著建教合作習得技能的名號招攬外籍生入學,實際上超時工作、犧牲受教權而遭不當剝削勞力的醜聞,《借刀殺人中學》裡的聖德學校是否也在做這個見不得人的勾當?
小說一開始的角色塑造與情節開展倒是相當青春洋溢,四位高三生要角之間的互動、校園生活的描寫宛如陽光般燦爛,偶爾的煩惱與爭執是不意蔽日的浮雲,耳語和祕密不過是這丁點大的圈子裡免不了的日常。
但作者早早拋出不尋常的情事,像是好打抱不平、留級一年的張儒行,他的父親過去因積欠賭債而跳樓輕生一案,很可能是被聖德學校現任校長盧高勤所害;打扮時髦亮麗、被師長緊盯服儀的梁珮雯,放學後從事援交行為遭主任屈又石察覺,不料他竟想在背後染指操控,逼迫學生持續提供性服務並從中牟取金錢利益;轉學生楊思淮看似不理解新學校的種種內情,試圖和同學們親近交好,可是張儒行父親的死亡之謎就是他私下透露,並且慫恿儒行和他的同班女友黎莉一塊扳倒校長……
《借刀殺人中學》一書明顯依循犯罪懸疑類型架構,但不走案件發生、展開偵查的慣常套路,而是在看似平靜清新的學生世界埋設一連串誘騙陷阱,遂行圖謀者的「借刀殺人」。
從小的框架來看,角色之間積累的怨懟仇恨進而相互威脅利誘,各懷鬼胎的盤算牽一髮動全身,適切地營造情節高潮起伏;放大整部作品的視野,出生上海、小學時移居澳門、大學在台灣攻讀電影的作者楊鐵銘,則是有意識地將他所認識理解的澳門、感受認知的兩岸三地樣貌及價值觀,傾注在採三幕劇形式構成的作品裡,帶有一定程度的寫實和批判性格,同時也兼顧大眾娛樂性。
角色的年紀是關鍵,懷抱青少年的懵懂踏入社會,在原以為對抗反擊的過程中逐漸成為自己討厭的模樣。復仇豈是一場能奢望全身而退的遊戲?算計不成的失控、猶疑造成的懊悔,需付出的高昂代價早已遠超出預期。那麼,大環境的變化是否也是如此?這只是一樁發生在虛構校園中的故事嗎?我似乎在文字之間讀到作者的叩問。
大獎評審之一,時報出版副總編輯暨影評人嘉世強如此評價《借刀殺人中學》:「一個有良好劇本觀念發展出來的小說。」我極為同意這句讚美鼓勵的話語,卻也認為這句話同時點出了作品存在的缺陷(特別聲明,這是我個人的借用與詮釋,絕非嘉副總編的意思)。
故事劇情是具高張力的,人物也立體有個性,從影視開發的角度來看確實夠水準,然而文字細膩度尚有成長空間,過快推進而略顯急躁的節奏若能用吸氣吐息的餘裕去平衡會更好,設局布線上偶有先射箭再畫靶的刻意不自然……這些是雞蛋裡挑骨頭的無理苛求嗎?不,必須說這是我對作者的期待,盼望他早日甩脫初出茅廬的青澀,交出下一部更為亮麗的精采作品。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