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天王吳宗憲的大女兒吳姍儒農曆年前風光結婚,席開近400桌,為求完美登場,吳姍儒事先做足功夫,還在臉書分享美麗小撇步——配戴隱形牙套。看到吳姍儒姣好模樣,粉絲們回應熱烈,紛紛留言「心動!」「我也好想!」「有一口漂亮的牙齒真的太重要了!」
毛利達7成 宛如新金礦
「最近詢問隱形牙套的人,確實增加不少,一度、二度矯正的患者都有,值得一提的是,隱形牙套崛起,牙科醫療數位化是關鍵。」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專科醫師吳秋彬提出他的觀察。
與傳統大鋼牙的矯正相比,數位矯正究竟有何不同?巧醫生技技術長郭泰宏解釋,傳統矯正是利用鎳鈦金屬線,透過固定矯正器的傳力讓牙齒移動;數位矯正則是經由軟體演算,利用透明牙套的塑膠塑形力,一點一點推動牙齒,因為牙套透明,故被稱為隱形矯正。
而隱形矯正所需的牙套,係利用膜片透過3D列印熱壓製作,吳秋彬說,隱形牙套的牽動方式至少兩種以上,一是豆豆齒輪式(intermittent force)帶動到位,另一種則以彈性膜(似continuous force)推動到位,以他採用的雙模隱形牙套為例,依各別狀況,療程約1至2年半,所需牙套約40至60套。
過程中,除了數位設備與軟體,對3D列印、材料、膜片有更高需求,業者分析,搭配軟體、3D列印的隱形牙套服務,毛利率可達7成,相較傳統矯正服務的4成,已成口腔醫療的新黃金。
根據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簡稱金屬中心)資料,2021全球牙材商機約205億美元(約新台幣5,764億元),其中,植牙、牙冠各占20%,但矯正牙材在隱形牙套的推波下,一舉拉升到21%,規模約新台幣1,500億元,若加上植牙,等於數位牙材在這二大應用下,商機超過新台幣2,000億元。
南科造平台 組牙材聚落
談起牙科醫療數位化,金屬中心副執行長林志隆表示,最早是應用在植牙上,「植入人工牙根時,可搭配術前規劃軟體,再做導引板,至於要不要植牙,可透過電腦斷層掃描(dental CT)或口掃機,藉由影像了解骨頭的寬度與深度,避免牙根太長、太深碰到神經,也能判斷骨頭的厚薄,好決定牙根的粗細,以前這些都得醫生憑經驗,割開看或照X光(2D),現在都3D化了。」
然而,投資數位牙科設備開發需大筆資金,而台灣多為中小型企業,挑戰不小。有鑑於台灣硬體製造與資通訊的實力強大,2009年金屬中心透過科研計畫,先育種、再育苗(技轉廠商),在南科幫廠商打造平台,形成高階牙材聚落,與國際大廠一決高下。
林志隆透露,台灣牙材產值現約40億元,出口14億元,在產學研努力下,已有不少代表性公司,除了口掃機外,模擬軟體的巧醫、英特威,導航定位系統的醫百、台植科,3D列印材料與膜片的明基口腔、峻程,不少廠商在各自所屬的供應鏈中努力經營,並有所突破。
數位化是牙材產業發展的重大趨勢,指標性廠商——荷商愛齊科技(Align Technology)旗下「隱適美」隱形牙套專利2018年到期後,生態系產生重大變化,亞洲各國紛紛搶進。去年,號稱「牙矯第一股」的中國時代天使在港上市,挾著在中國市場撼動隱適美龍頭地位的威力,首日股價漲幅超過1.3倍,超額認購更高達2,078倍,足見隱形牙套熱潮。
美萌攻海外 營收大爆發
「隱適美的成功經驗,讓人覺得有為者亦若是,但我的概念是,(傳統矯正與隱形牙套)兩者不會分開,這都是工具。」國內第一大金屬矯正器出口商美萌科技董事長魏聰哲,在南科廠房辦公室內,拿出自家生產的傳統矯正器與隱形牙套兩種模型,為記者解說。
魏聰哲回憶,以前家中3個女兒需要矯正牙齒時,才發現專科醫師並不好找,連預約都要排隊,加上台灣醫療設備多數靠進口,讓他嗅到商機,2008年決定自行創業,並以技術、臨床、品牌障礙度做出分析,鎖定矯正器開發相關產品。
經過8年,美萌在2016年產出國內第一顆MIT自鎖式金屬矯正器,「醫療器材研發期很長,挑戰真的很大。」魏聰哲感嘆說道,同時也感謝第二大股東晟德的長期支持。
魏聰哲向本刊透露,僅十幾公克的金屬矯正器,雖然跟電子注射成型(MIM)的製程原理相同,但蘊藏更高技術,他們原本找上國內知名電子大廠協助卻失敗,直到尋求日本設備商才得以如願,這也讓他體悟,要做自有品牌,得展開胸懷與海外結盟,並從海外市場打回國內。
「我們帶著產品到美國牙科展覽時,驚豔全場,有種讓全世界認識台灣的驕傲,美國大廠開始注意到我們,給了第一份訂單,接著在歐洲又有進展。」全球傳統矯正器目前仍由國外Ormco、3D寡占,美萌2020年出貨350萬顆(金屬+陶瓷),魏聰哲坦承占有率仍在個位數,但他不服氣地說:「比起他們布局數十年,我們才進來5年。」
在台灣,平均每10到12位戴傳統矯正器患者,就有一位用美萌的產品。美萌挾著傳統矯正器進軍歐美市場有成的優勢,2018年轉虧為盈,當年並乘勝追擊宣布與美國uLab合作,跨入數位矯正市場。
2020年,美萌隱形牙套取得日本OEM客戶訂單,全年出貨8萬套,占營收39.4%,比前一個年度的9.75%明顯提升,更帶動年營收成長近93%,來到2.71億元。2021年,美萌營收續創新高,達3.46億元,年成長近28%。
巧醫一條龍 主攻中高階
相較美萌先攻海外市場,同樣在南科、獲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入股的巧醫生技,則從軟體下手,搶攻國內植牙、矯正二大服務。
巧醫成立於2013年,技術長郭泰宏表示,公司成立前,團隊在成功大學與成大醫院已有逾10年的臨床合作,但醫材廠因量太小不願意配合生產,故與創投董事討論後,2013年進駐南科,2016年成立台灣第一家客製牙材GMP廠,現有十多台3D列印設備,提供一條龍服務。
「後來發現,除了植牙,矯正也是非常數位化的牙科應用,2017年再推相關排牙軟體,2018年生產自有品牌的隱形牙套。」郭泰宏點出巧醫進軍隱形牙套的緣由。
同年,適逢隱適美專利到期,「為提高競爭門檻,隱適美向美國FDA(食品暨藥物管理局)申請醫材等級從一類提高至二類獲准,許多廠商原以一類規格申請查驗登記,所有文件、機器審核被迫得重新準備。」郭泰宏回憶說。
隱適美出招,造成代理或委外代工的業者,需被動等原廠處理,巧醫卻憑著自有軟體與廠房,成為台灣的第一家台系供應商,接下來才是中國大陸、韓國、新加坡。
儘管其他台灣品牌後來也相繼跨入,例如北醫牙技師團隊成立的的舒服美(SOV),透過網路行銷聲稱取得國內20%市占,但郭泰宏強調,巧醫主打客製服務,走的是中、高階專科醫師體系,目前也在越南準備取證,希望在這塊市場走出利基。
明碁助台廠 領打國際賽
「數位化讓矯正走入美容市場!」林志隆還觀察,植牙也是台灣牙材廠發展數位牙科未來要著墨的領域與機會。他有感而發地指出,「台灣習慣代工,生醫做品牌要蹲(時間),也一定得往海外發展。」話鋒一轉,直接點名明基佳世達集團,認為它將是台灣進軍國際的機會與旗艦代表。
業界人士透露,明基旗下的明基口腔,早就看準牙科數位化趨勢,從口掃機延伸到植牙與矯正二大應用,提供人工植體、手術導引板、器械、頭燈攝影機等,去年醫療展更首度展出牙科專用的桌上3D列印,可讓醫師自行列印導引板及臨時假牙,更能搭配明基的矯正膜片與光固化3D列印材料,製作隱形牙套。
林志隆用敬重語氣表示,明基的布局相對完整,不只持續在數位牙科壯大自己,也協助國內業者材料自主,儼然成為台灣數位牙科淘金潮下的領頭羊,帶著台灣廠商一起打國際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