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0 05:58 臺北時間

留住作家珍貴訪談全憑機緣 朱天文:好比採到「松露」

mm-logo
娛樂
監製侯孝賢(前左,背對鏡頭)與作家謝材俊(後排左起)、朱天心、導演朱天文在北京訪問作家章詒和。(目宿媒體提供)
監製侯孝賢(前左,背對鏡頭)與作家謝材俊(後排左起)、朱天心、導演朱天文在北京訪問作家章詒和。(目宿媒體提供)
文學紀錄片《願未央》《我記得》描述「文學朱家」朱西甯、劉慕沙與下一代朱天文、朱天心等的筆耕人生,拍攝過程中,也遍訪兩岸三地的作家。身兼《願未央》導演與《我記得》傳主之一的朱天文表示,片中受訪者有些是事先約訪、也有許多是機緣巧合遇到,留下珍貴的影像紀錄。她笑說,「如果將拍片比喻為農業採集,我們真的是採到松露。」
《願未央》《我記得》分別由作家朱天文、林俊頴執導,拍攝場景橫跨台灣、中國大陸、日本等地。影片在2018年10月開鏡之後,即赴中國大陸追溯《願未央》傳主朱西甯的出生與成長地江蘇宿遷,然後又到北京,並在北京訪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作家章詒和以及鍾阿城等人。
朱天文說,章詒和、鍾阿城等人的訪談內容都長達數小時,非常豐富。此外,作家劉大任、鍾曉陽因不住在台灣,因此訪問,都是趁他們來台的空檔,抓住機會。可惜影片篇幅有限,這些訪問只能在紀錄片中出現一點點、甚至放不進去,朱天文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透過紀錄片的DVD特別版或其他方式與觀眾分享。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訪問中推崇朱西甯的文學成就。(目宿媒體提供)
除了難得的人物訪問,朱天文感到意外的還有拍到當時江蘇宿遷耶穌堂做禮拜的情景。她表示,共產黨是無神論,因此中國大陸的劇情片、紀錄片幾乎沒任何基督教禮拜堂聚會的場面。由於傳主朱西甯是基督徒,此次因要拍攝他童年、青少年做禮拜的地方。朱天文沒想到,當時他們一早7點前往宿遷耶穌堂拍攝,參加禮拜的信徒將一樓坐滿,感覺很興旺。後來去列為古蹟的南京基督教莫愁路堂,也拍到教堂活動的時間表。
朱天文說,「因為拍紀錄片追尋父親的身世而拍到這些,我想這在當地應該是種潛台詞、擦邊球。意外留下這些影像記錄,也許日後回頭看會覺得很珍貴,這也是拍片最大的收穫之一。」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