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選之後,美國圍堵中共新防線,更為具體,更為成型。圍堵(containment)一詞,是冷戰時期熱門用語,指美國沿著西太平洋,拉出一條防線,將蘇聯、北韓、中共、北越,堵在防線之後。這條防線,東北起自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一路往西南延伸,沿路包括日本、南韓、台灣、菲律賓、南越、泰國。整個1950年代與1960年代,這條防線堅固不破。
這段期間,兩岸不但冷戰,還斷斷續續熱戰,台灣二度「反攻大陸」,國軍曾登陸攻上福建東山島、南日島。20年當中,雙方海戰、空戰、炮戰無數。
到了70年代初期,美國尼克森總統改變戰略,拉攏中共,對付蘇聯,與中共和解,互設連絡辦事處。70年代中期,南越淪亡,北越統一;70年代末期,美國與中共建交,對台斷交、撤軍。就此,持續20年圍堵防線煙消雲散。
風水輪流轉,四十多年後,川普當了美國總統,中國大陸實力大增,已非昔日窮困貧蹇弱國,對美國威脅日增。於是,美國政策大變,拉開新冷戰序幕,重走回頭路,再次鍛造「圍堵」陣營。這裡頭,南韓雖然一向親美,但也不願得罪中共。這次大選,改變局面,新總統對中共沒好臉色,美國圍堵鐵鍊,又平添生力軍。
新圍堵時代,與舊圍堵時期相較,最大差別,在於「對立密度」顯著不同。舊圍堵時期,主要是政府間敵對,是「反共」,而非「反中」。而新圍堵時期,卻瀰漫濃郁「反中」情緒,台灣如此,南韓也是。日本更不用說,對岸大小電視台,每天不斷播放抗日連續劇,民間仇日情緒高漲,日本自然也有對應反中情緒。尤其,與舊冷戰時期相較,這次圍堵新防線,還加入了印度。
因而,「印太戰略」也成了熱門新名詞。
其實,何止東線、南線反中,中國大陸西線也有濃厚反中情緒,西藏、新疆都各自有分離主義。在北美洲、歐洲,中國大陸在當地民間社會形象,也頗低落。經過烏克蘭一戰,中共與俄羅斯綁在一起,愈發孤立。狗急跳牆,人急撞房,新圍堵防線拉得愈緊愈密,被圍堵國家愈可能發作不測之舉。台灣身不由己,捲進這圍堵濁浪,可得妥善未雨綢繆,以備可能不測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