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䥶集團以鋪馬路起家,現在除了有鋪路工程,還有瀝青廠,一條龍的經營模式,主攻高速公路、機場跑滑道工程。這天永䥶的新機器首度登場,郭晉宏領著一群人越過十數台大大小小的車輛,「鋪路有幾個步驟,刨、掃、吹風、噴黏層,然後鋪打馬膠、壓平。我砸了4、5億元買路面機器,我們公司機具跟車輛超過100台,應該是全台灣最多。」
優於同業的不只是數量,11年前,每季都出國考察一次的郭晉宏發現國外早就採用「科技鋪路」,花了750萬元引進徠卡3D鋪面輔助系統,「同業都說我是瘋子,但確實能把工作做好。」
一般鋪路得綁鋼絞線模擬路面高度、平坦度,再讓鋪裝機沿著引導線施工,但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會有誤差。郭晉宏坐上履帶式鋪路機駕駛座慢慢講解:「現在透過紅外線測量,將路面資料輸入系統,鋪裝機就可以根據資料調整鋪設的厚度,將誤差降到最低。我常說我不是做打馬膠,是科技產業,是瀝青界的台積電。」
出生在台中市大肚區的郭晉宏,國小就接觸到這行。父母親幫人代工,承接大包商的案子鋪馬路,他也當小童工幫忙。高中時郭晉宏半工半讀,後來到鹿港一家瀝青廠當學徒,學會拌合原料,在那階段認識了他尊稱為姐姐、經營瀝青廠的鄭淑慧,郭晉宏肯吃苦也夠勤奮,加上大環境缺工,鄭淑慧開口找他一起創業。「姐姐問我要不要出來做施工隊,我答應。拿了50萬元出來,機器都用租的。」
初時靠著接鄭淑慧的瀝青廠發包出來的工作,但他知道這並非長久之計,「還是要靠陌生拜訪,打去其他瀝青廠問有沒有欠施工隊?可不可以讓我們試試看?到處碰壁。」不喝酒也不愛應酬,郭晉宏直言:「咱對外交卡嘸那麼好,我就想乾脆做別人不要做的,想往高速公路去衝。」
拿下第一個高速公路標案時,郭晉宏就引進德國徠卡的測量技術,改良成適合自家的3D鋪面系統,他拿小黃載客做比喻,「別人用國產車,我用賓士,業主要100%,我就要給他105%。」這幾年有新工程就添購適合的、新的設備,提升效率與良率。坦言這樣賺得少一些,但就是讓利,才能在短時間竄出頭。捧著高速公路的實績,永䥶接著拿下採用最有利標的桃園機場南北跑道、高雄機場、新竹空軍基地等跑道整建工程。
創業頭幾年,郭晉宏拚得嚇人,早上做完桃園機場跑道,接著直奔高速公路中壢段,又轉場苗栗交流道,常累到無法開車回台中,於是睡遍各大休息站與交流道附近的路邊,「頭家不僅每樣都要懂,重點的東西自己要下去做。」 疫情爆發前,他常到日本,德國、新加坡看別人的廠、看他國路面,還要摸一摸觸感,「阮某都說我是神經病。」二人結婚時到法國拍婚紗,郭晉宏一轉眼就不見人影,「好像是職業病,我在一個轉角,蹲在路邊看打馬膠。」
永䥶最初僅有鋪路工班,後來開始擴編,加入刨除、交通維護、機具維修等部門,原因其實很傲氣,「我不要去跟人家拜託。旺季的時候我們去找人不一定找得到人,找到人可能還很貴。去叫料,那家工廠如果還有出別間,我可能變細姨仔囝,乾脆自己設廠,成本也比較好控制。」前幾年花1億元在桃園觀音蓋了一間封閉式的瀝青廠,與傳統露出大煙囪的廠房不同,郭晉宏用鐵皮「封裝」廠間,裡頭的隔音、除臭也都下足功夫,「你就想想如果你家旁邊有工廠,你一定不希望他們影響生活啊!要有同理心。」
一般人對瀝青混凝土的印象大抵就是黑、髒、臭,對郭晉宏來說這是一門技術活,「我把鋪的每個路段都當成精品、藝術品在做。」坦言自己是工作狂,堅持做就要做到最好。他放棄你兄我弟路線,選擇砸大錢導入各種新器具、新技術造橋鋪路,要讓傳產翻轉成科技業。與他人不同步的路並不好走,但他靠自己衝出一條平坦大道。